美光Crucial BX300 SSD评测 | 揭穿不实报道,惊不惊喜?

xiaoxiao2021-02-28  87

前传

美光Crucial系列凭借BX100赢得一片赞誉,所以业界对Crucial系列一直很关注。话说,在6月份就有媒体陆续报道BX300抛弃了BX100(SM2246EN+2D MLC NAND),BX200(SM2256+2D TLC NAND)一直采用的慧荣SMI主控,改用Marvell主控,并且采用的是3D TLC NAND。但是,正品拆解告诉你,BX300依然采用慧荣SMI主控,型号为SM2258,NAND flash采用的也非媒体报道的3D TLC NAND,而是美光第一代3D MLC NAND,型号应该是L06B。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特性概述

BX300主要有三个容量,120GB、240GB、480GB,2.5英寸SATA接口,主控为SM2258,4通道,NAND是第一代3D MLC NAND,DRAM采用的是美光256MB DDR3,顺序读速度达到555MB/s,顺序写速度达到510MB/s,随机读IOPS最高达到95K,随机写IOPS为90K。支持MDIA(多步数据完整性算法),过热监控,SLC cache,垃圾回收GC,Trim, SMART, LDPC, DEVSLP等功能。

拆解

外观:

主控:

NAND:

DRAM:

BX300 480GB Vs 同级别SSD 性能对比

顺序读:

参与评测的几款SSD的顺序读速度都在500MB/s以上,并且在队列深度QD为2时,性能基本达到稳定。如下图:

在队列深度QD为2时,BX300的顺序读速度为514MB/s,与Intel SSD 540s相当,处于中游。 

顺序写:

BX300顺序写速度随着队列深度的变化基本趋于稳定,速度也达到了最佳。如下图:

在队列深度QD为2时,BX300的顺序写速度为546MB/s,超越Samsung 850 EVO,称为NO.1。 

随机读:

队列深度QD对随机读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队列深度的增加,随机读的速度逐步增大。BX300的4K随机读表现处于中游,如下图红色线:

对于低队列深度(QD=1,2,4)的情况,BX300表现还算可以,终于第三位。

对于低队列深度(QD=8,16,32)的情况,BX300的表现稍稍有点不如意,处于中游。

随机写:

当队列深度QD>=4时,随机写的速度基本处于稳定。BX300的4K随机写表现比较优异,于三星850 EVO比较接近,如下图红色线:

当队列深度QD=8时,BX300的随机写处于最佳的位置。

虽然,以上四个方面顺序读/写,随机读/写性能参数很关键,但有时候,我们更喜欢看到的是Mixed workloads下SSD的优异表现。

80% 顺序读 + 20% 顺序写:

在这样的Mixed Workloads情况下,BX300表现最佳,如下图:

80% 随机读 + 20% 随机写:

在Mixed随机读写workload下,BX300表现不错,近次于三星850 EVO。

售价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关心BX300的售价。如下图亚马逊报价显示,BX300 120GB售价$59.99,240GB售价$89.99,480GB售价$149.99. 结合NAND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BX300的整体售价还算合理。

声明:本文评测数据参考tom's HARDWARE,更多测试结果请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推荐:

SCM+MLC/TLC NAND混合SSD性能探究

浅析企业级SSD Multi-Stream Write技术

企业级SSD发展趋势

2D NAND和3D NAND横向对比

第二代3D TLC NAND原厂级深度评测

为QLC保驾护航 | 慧荣科技亮出最新LDPC技术

SSD固态硬盘接口种类多,你了解多少?

写放大机制与影响因素详解

详解SSD之垃圾回收GC

SSD为什么需要Trim?

OP详解: 谁“偷”走了SSD的容量?

SSD性能优化之4K对齐

文件系统全记录回顾

快来看,SATA秘籍惊现江湖!!!

PCIe最全科普贴流出!不说了,赶快Mark!

独家发布 | Linux NVMe Driver学习笔记大合集

存储随笔《NVMe专题》大合集及PDF版正式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 存储随笔,Memory-logger.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674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