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概述
2、基本原理
3、步骤及方法
4、注意事项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
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多层次的结构模型,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直接优势度)。
3、步骤及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其之间的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最底层:各个可能的选择。
(2)构造判断矩阵
以矩阵的形式来表述每一层中的所有要素对上一层某一具体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元素两两比较;
标度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中间层相对于最高层:
得到判断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将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和法:
将判断矩阵(正反阵)A的所有列向量归一化,后将每个行向量求和,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列向量W(权向量/特征向量)。
最大特征根
进行一致性检验:
CI(一致性指标)=(最大特征根-维度)/(维度-1)
其值与一致性程度成反比。
RI(随机一致性指标,由维度判断)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CR(一致性比率)=CI/RI,CR<0.1即为符合一致性。
最底层相对于中间层
过程同上。每一个方案相对于每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设某层为A,其中m个因素A1,A2,A3...Am相对于目标的排序为 a1,a2,a3...am B层n个因素相对于上层A中因素为Aj的层次单排序为 b1j,b2j,b3j...bnj (j=1,2,3...m ) 设B层因素对上层即A层中因素Aj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 则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为: 当CR<0.1时,认为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B层第i个因素相当于目标的权值为: 则B层的层次总排序为: 通过最下层(决策层)层次总排序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