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品该瞄准一类人,还是一群人?

xiaoxiao2021-02-27  217

瞄准一类人,还是一群人?

---解读阿里巴巴副总裁 刘松 在 淘富成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前几天看到mico论坛有关于淘富班开学的介绍,其中阿里巴巴副总裁 刘松有一段讲话深入我心。他提到现今看到的智能产品绝大多数都不够出众,整个行业始终不温不火,产业链分散。同时也讲到现在的智能硬件创业者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第一、产品能覆盖多少人口?第二、产品是不是刚需?第三、是否高频?第四、是不是具有传播力? 

当他说到做智能产品,要“以物抵心,万物有灵”,智能硬件传播时绝非使用快感,而是志同道合的人的邂逅时,似乎围绕我研究智能硬件的许多疑团,都有了不错的解释。

人是随性的,人在没有强大的场景驱使下,始终无法融入产品带来的习惯,换言之,淘来之物无法呈现应有的效果,那产品宣告失败。物联网之所以不温不火,也正是如此。

刘松谈到的几点如果对应一款产品从开始到扩大市场影响,可理解为:用户群体(覆盖人口数)-》需求(刚需)-》高频-》传播力 这个过程。众所周知,产品之所以能落地,是一拨人需求的升华,而这一拨人可以是一很小众的群体,也可以是一群很大的复杂群体构成。创业者在提炼需求时,如果一味的追求群体数量,那势必会影响需求的真伪,换言之,当产品从“小而美”的一类人转移到“大而杂”的一群人身上,这个本来没什么问题的需求,可能就会成为被服务对象之间,无法精准的“伪需求”。

而之后的两个阶段,高频跟传播力,可以说产品如果有高频的推广输出、用户接收频率、市场反应节奏,那势必会标上高传播力的标签。当我们对自己产品,许愿能有高传播力,被“高频”机会锁定时,殊不知在同质化产品严重的今天,在每件产品都有可能通过市场运作笑傲一时的今天,最终产品之间比拼的,依旧是产品最初最初,瞄准的那一群人,以及这群人在培养之后的影响力效果。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来自机智云物联网平台。用户在收入囊中的智能设备,各级转化率的情况。

可以看到,对于智能设备,每一个层级,随着APP的深入,用户转换率越来越少。换言之,厂商用心做的产品,其实只有20%的核心用户,而因物联网的各种宣传影响下的用户,有80%就只关心最初想到的功用,而不是该智能硬件的全部物联网功能。

换言之,我们目标是追求那20%的人,让他们去通过身边的“场景”来扩展影响更多的人,还是瞄准那剩余的80%跟没有购入智能设备的人,我想,不同市场战略、不同预算,对应不同的结果。

如果有做市场的朋友,会知道现今推广模式中,通过“场景”唤起用户的需求,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群里有一位做故事机的朋友,他谈到了关于故事机的各种改进,这里引用一篇他的帖子:http://bbs.mico.io/card/1750。

如果说故事机很火,那说明他瞄准了他该有的用户;倘若说故事机火的不够热,那也说明盘子往大了看,谁都会觉得吃不饱。

最后,回到刘松的那句:“智能硬件传播时绝非使用快感,而是志同道合的人的邂逅”,这似乎是他对于不温不火的现状,提出了对开发者想说的话。

以上观点,仅代表本人评测内容,与发言者本人无关。

(本文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60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