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进程是在后台运行不受终端控制的进程(如输入、输出等),一般的网络服务都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守护进程脱离终端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用来启动守护进程的终端在启动守护进程之后,需要执行其他任务。
调⽤用setsid创建⼀一个新会话。setsid会导致: 1)调用进程成为新会话的首进程。 2)调用进程成为一个进程组的组长进程 。 3)调用进程没有控制终端。(再次fork一次,保证daemon进程,之后不会打开tty设备)
将当前工作⽬目录更改为根目录。
关闭不在需要的文件描述符。其他:忽略SIGCHLD信号。 /************************************************************************* > File Name: deamon.c > Author: sunxingying > Mail: 1159015605@qq.com > Created Time: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01时07分54秒 ************************************************************************/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fcntl.h> #include<sys/stat.h> void create_deamon(void) { pid_t pid; /* * 成为一个新会话的首进程,失去控制终端 */ if(pid=fork()<0) { perror("fork failed!!"); exit(0); } else if(pid!=0) { exit(0); } if(setsid()<0) { perror("setsid failed!!"); exit(0); } umask(0); /* * 改变当前工作目录到/目录下. */ if (chdir("/") < 0) { perror("chdir"); exit(1); } /* * 重定向0,1,2文件描述符到 /dev/null,因为已经失去控制终端,再操作0,1,2没有意义. */ close(0); open("/dev/null",O_RDWR); dup2(0,1); dup2(0,2); } int main(void) { create_deamon(); while(1); }第一次fork的作用是让shell 认为本条命令 已经终止,不用挂在终端输入上。还有一个作用是为后面setsid服务。setsid的调用者不能是进程组组长(group leader). 此时父进程是进程组组长。
setsid() 是本函数最重要的一个调用。它完成了daemon函数想要做的大部分事情。调用完整个函数。子进程是会话组长(sid==pid),也是进程组组长(pgid == pid),并且脱离了原来控制终端。到了这一步,基本上不管控制终端如何怎么样。新的进程都不会收到那些信号。
经过前面2个步骤,基本想要做的都做了。第2次fork不是必须的。也看到很多开源服务没有fork第二次。fork第二次主要目的是。防止进程再次打开一个控制终端。因为打开一个控制终端的前提条件是该进程必须是会话组长。再fork一次,子进程ID != sid(sid是进程父进程的sid)。所以也无法打开新的控制终端。
daemon目的就是防止终端产生的一些信号让进程退出。上面函数并没有直接调用signal函数去处理它。而是间接通过fork和setsid函数使用更少代码优雅处理。而被有些人误以为是僵死进程的原因需要这样处理。
最大的区别有几点:
守护进程已经完全脱离终端控制台了,而后台程序并未完全脱离终端,在终端未关闭前还是会往终端输出结果守护进程在关闭终端控制台时不会受影响,而后台程序会随用户退出而停止,需要在以nohug xxx & 格式运行才能避免影响守护进程的会话组和当前目录,文件描述符都是独立的。后台运行只是终端进行了一次fork,让程序在后台执行,这些都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