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与TCPIP

xiaoxiao2025-10-20  8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与TCP/IP:

OSI和TCP/IP的区别:后者支持跨层封装

OSI模型

1、概念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它是个灵活的、稳健的和可互操作的模型,并不是协议,常用来分析和设计网络体系结构。

2、目的 规范不同体系的互连标准,使两个不同的系统能够比较容易的通信,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或软件的逻辑。

3、模型 OSI模型分为七层,分别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4、优点 (1)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2)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3)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4)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5)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6)

5、模型简介

应用层—程序及接口表示层—对数据进行转换、加密和压缩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报文传输和差错控制网络层—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提供网络互联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提供节点到节点方式的传输物理层—在媒体上传输比特;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6、特点 (1)OSI模型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集; (2)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靠; (3)上层依赖与下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7、OSI模型的作用与应用

(1)应用层 · 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telnet(23)、dns(53)等(2)表示层 作用: · 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常见的标准有: · ASCII · JPEG(3)会话层 ·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会话连接 · 在设各或节点之间提供会话控制 · 它在系统之间协调通信过程,并提供3种不同的方式来组织他们之间的通信: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4)传输层 · 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保证报文在端到端之间的传输 · 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5)网络层 作用: · 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三层地址) · 进行路由选择、维护路由表 · 负责将分组数据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设备: 路由器(Router) 逻辑地址: 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6)数据链路层 作用: · 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把帧从一跳(结点)移动到另一跳(结点) · 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 结构: LLC+MAC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 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然后对它们进行封装 · 提供流量控制并控制比特流的排序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 定义了数据包 怎样在介质上进行传输 · 物理寻址在此处被定义,逻辑拓扑也在此处定义 · 线路控制、出错通知(不纠正)、帧的传递顺序和可选择的流量控制也都在这一子层实现 设备: 交换机(Switch)(7)物理层 作用: · 负责把逐个的比特从一跳(结点)移动到另一跳(结点) 功能: · 定义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征 · 定义比特的表示、数据传输速率、新号的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 定义网络物理拓扑(网络、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

注意:物理层标准规定了信号、连接器和电缆要求

TCP/IP模型

1、模型概述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2、应用层

(1)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端口号80(2)Telnet-远程登陆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端口号23(3)FTP-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文件资源共享服务,端口号20/21(4)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端口号25(5)POP3-邮局协议,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端口号110(6)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简单的文件传输服务,端口号69 … 3、传输层 (1)TCP-传输控制协议,属于面向连接、可靠的网络协议 流量控制及窗口机制 使用TCP的应用: · Web浏览器 · 电子邮件 · 文件传输程序 (2)UDP-用户报文协议,属于非面向连接、不可靠的网络协议 尽力而为的传输 使用UDP的应用: · 域名系统(DNS) · 视频流 · IP语音(VoIP)

(4)作用: · 源端口随机分配,目的端口使用知名端口 · 应用客户端使用的源端口号一般为系统中未使用的且大于1023 · 目的端口号为服务器端应用服务的进程,如Telnet为23

4、网络层 网络层也叫Internet层,负责将分组报文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1)作用: · 为网络中的设备提供逻辑地址 · 负责数据包的寻径和转发 (2)ICMP协议报文: (3)ICMP中PING: · PING是一个应用程序,它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 目的:测试网络层的连通性(在网络层模拟应用的双向通信) 其工作原理: · 发送ICMP的echo request · ICMP被IP封装,中间网络设备看到的是IP包 · 目标主机接收到echo request发送echo reply

5、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底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两种类型 (1)要解决三个问题: · 封装成帧 · 透明传输 · 差错检测 (2)在TCP/IP协议族中,数据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 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数据 · 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 为RARP模块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TCP/IP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协议,这取决于网络所使用的硬件,如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及RS-232串行线路等。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单元数据是帧—将IP层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最常用的封装格式是RFC894定义的以太网帧格式; 帧格式采用48bit(6Byte)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创作者:Eric· Charles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50382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