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钱包种类不少、功能各异,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钱包呢? 为什么冷钱包是目前已知最安全的储存方式?今天小编就从钱包的基础出发,为大家作详细解读。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区块链钱包的分类。 【一】按钱包运行环境分类:网页钱包、电脑钱包、浏览器钱、手机钱包、专业硬件钱包 这几种钱包安全等级排列为:网页钱包<电脑钱包<浏览器钱包<手机钱包<专业硬件钱包。 PS:网页钱包的安全天花板是浏览器安全,手机钱包系统本身有沙盒保护所以较电脑安全一点。 网页钱包:如最早的Bitcoin.com,以太坊系mytherwallet,各交易所的暂存地址钱包等 浏览器钱包:如Metamask , EOS系列的DAppPlay等,私钥在本地浏览器扩展内,静态时远程也无法攻击,是dapp的标配 电脑钱包:如Blockchain.info等 手机钱包:如Imtoken, Kcash等 专业硬件钱包:如Ledger, Trezor, ELLIPAL等 【二】按资产是否由自己掌握来划分:托管钱包、非托管钱包 托管钱包指资产放在托管平台,密语(私钥)不需要自己记录,一般需要手机号登陆即可。用户没有真实的币的支配权,需要评估防范平台跑路风险。一般的交易所其实就是托管钱包。 这种方式是最不安全的,因为私钥不在你手上。 非托管钱包指资产由自己保管,密语私钥需要自己记录保存好,密语私钥丢失资产无法找回。专业的钱包服务商都属于这种范畴。 【三】按交易是否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划分: 链上(on-chain)钱包、链下(off-chain)钱包 链上钱包指所有的交易都需要矿工打包,区块确认。每一步动作都会被区块链记录下来。 链下钱包链下钱包有点像交易所的账号,你把币存到交易所,交易所给你记上帐,当你给其他用户发送,收币发币是在交易所的账簿上加加减减,并没有真正写入比特币区块链。只有用户存币和提币的时候,才会发生链上交易。链下钱包是纯粹中心化的钱包,用户是没有自己钱包的私钥的。 【四】按照钱包是否联网划分:冷钱包、热钱包 按照私钥的存储方式,可以分为冷钱包、热钱包两种。冷钱包是指通过网络不能访问到你私钥的钱包。100%物理隔绝存储私钥。热钱包则相反,私钥由app或后台服务管理,都是联网环境。在线钱包的形式。无论是使用冷钱包还是热钱包,只要其他人知道了你的私钥,就能转走你的币。冷钱包无法联网,所以杜绝了被黑客远程窃取私钥的可能性。冷钱包具有专业的硬件设计,黑客即使拿在手上也一筹莫展:猜密码只有几次机会;木马软件植不进去;物理破解也破不了。所以还是专业的硬件冷钱包安全系数最高。 【五】按照是否运行全节点划分:全节点钱包、轻钱包、中心化钱包 全节点钱包: 全节点(如 bitcoin-core 核心钱包),保存并实时更新全部的区块链数据。各个主链的节点软件一般都有钱包功能。但是运行全节点软件的代价可不低。存储方面,比特币早已突破150 G,以太坊也已突破600G直奔1T的里程碑而去了。CPU和内存的配置也是多多益善。有的全节点钱包有历史区块裁剪功能,可以缓解一点配置压力,但考虑到用户可能拥有多种主链币种,都跑全节点的话,也是很够呛的。
轻钱包,轻钱包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全节点的硬件资源消耗问题的。最早出现的是桌面轻钱包(比如Electrum)。它的技术方案是只保留和管理与自己相关的部分数据,但仍然需要接收并分析验证链上广播的区块。 现在的移动钱包也属于轻钱包的范畴,但它是C/S架构的,所有与区块链的交互都由后台服务完成,移动app既不需要存储区块数据也不需要消耗流量来参与区块链网络,更轻便。 中心化钱包,不依赖比特币网络,只依赖自己的中心化服务器,不同步数据,所有的数据均从自己的中心化服务器中获得;(如交易所的暂存钱包地址) 这几种钱包的去中心化等级排列为:全节点钱包>桌面轻钱包>移动轻钱包>中心化钱包。对用户的硬件资源需求的程度则是倒过来的。 【六】伪钱包 会有一些洗脑项目,自己开发了一款封闭软件,里面随便给你显示一个数字作为资产,没有任何区块链数据可查证。这种,卸了吧。 【七】总结 专业的硬件冷钱包是目前已知最安全的存储方式。 1.私钥,随机数数据都在不联网的隔离设备上保存。不会泄露 2.冷钱包不接触网络环境。 按上面的划分标准,ELLIPAL易令钱包属于移动轻钱包、非托管、链上交易、冷钱包。这样的属性组合是最合适的用户方案,以后会是加密币钱包的发展方向。因为它集中了各个方面的优势又避免了各种缺点:
与全节点钱包比,移动轻钱包易装易用,不耗存储不耗流量。 与桌面钱包比,手机装在口袋里,随时交易,方便。 与热钱包比,ELLIPAL的app也有独立的热钱包功能,配合硬钱包更安全,可热可冷。 与托管的链下钱包比,方便使用的同时私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睡觉更安稳。每笔交易都在区块链上记录,心里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