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 分析:兔子的规律为数列1,1,2,3,5,8,13,2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f1,f2,f,m,n; f1=0;f2=1; printf("请输入月份数:"); scanf("%d",&m); for(n=1;n<=m;n++) { if(n==1)f2=1; else {f=f2;f2=f1+f2;f1=f;} } printf("第%d个月有%d对兔子",m,f2); return 0; }感悟:分析题目时,角度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 1、原始分析思路是:将每月的兔子分为三类:当月生产的a,已生了一月的b,大于两月的c。之后在统计下个月的兔子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思路的难点在于下个月后,每一个种类都发生了变化(由原当月生的变为已存在一个月的n0变为n1),同时还有有产出的兔子,再对每种兔子进行统计。 第x个月:设a种兔子l只,b种兔子m只,c种兔子n只;总计: l+m+n。 第x+1个月:a种兔子l只只兔子未增加,种类由a变为b,b种兔子m变为2m,对应种类变为c(m只)和a(m只),c种兔子n只b变为2n,对应种类变为c(n只)和a(n只)。再统计得: ax+1=n+m,bx+11=l,cx+1=n+m 总计:2n+2m+l 第x+2个月:同理得: ax+1=n+m+l,bx+11=n+m,cx+1=n+m+l 总计:3n+3m+2l
2、思路二:再进行简化,可以把每月的兔子分为可生育和不可生育的兔子,这样问题就又简化了。
3、思路三:当然,此题最简单的思路是生育问题,只需明白,可生育的兔子的数量是来自上上个月即可。这样,下个月的兔子数量就是上个月兔子数加上上上个月的兔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