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 中 关键字讲解(emit,signal,slot)

xiaoxiao2025-07-26  10

转载: https://www.cnblogs.com/felix-wang/p/6212197.html

 

Qt中的类库有接近一半是从基类QObject上继承下来,信号与反应槽(signals/slot)机制就是用来在QObject类或其子类间通讯的方法。作为一种通用的处理机制,信号与反应槽非常灵活,可以携带任意数量的参数,参数的类型也由用户自定。同时其本身也是类型安全的,任何一个从QObject或其子类继承的用户类都可以使用信号与反应槽。

 

    信号的作用如同Windows系统中的消息。在Qt中,对于发出信号的对象来说,它并不知道是谁接收了这个信号。这样的设计可能在某些地方会有些不便,但却杜绝了紧耦合,于总体设计有利。反应槽是用来接收信号的, 但它实际上也是普通的函数,程序员可以象调用普通函数一样来调用反应槽。与信号类似的是,反应槽的拥有者也不知道是谁向它发出了信号。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多个信号可以连接至一个反应槽,类似的,一个信号也可以连接至多个反应槽,甚至一个信号可以连接至另一个信号。

 

    在Windows中,如果我们需要多个菜单都激发一个函数,一般是先写一个共用函数,然后在每个菜单的事件中调用此函数。在Qt中如果要实现同样的功能,就可以把实现部分写在一个菜单中,然后把其他菜单与这个菜单级联起来。

 

    虽然信号/反应槽机制有很多优点,使用也很方便,但它也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在于要稍微牺牲一点性能。根据Trolltech公司的自测,在CPU为Intel PentiumII 500 Mhz的PC机上,对于一个信号对应一个反应槽的连接来说,一秒钟可以调用两百万次;对于一个信号对应两个反应槽的连接来说,一秒钟可以调用一百二十万次。这个速度是不经过连接而直接进行回调的速度的十分之一。请注意这里的十分之一速度比是调用速度的比较,而不是一个完整函数执行时间的比较。事实上一般情况下一个函数的总执行时间大部分是在执行部分,只有小部分是在调用部分,因些这个速度是可以接受的。这就象面向对象的编程和早些年的结构化编程相比一样:

 

程序的执行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是有所下降的,但现在大家都在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编写程序。用一部分执行效率换回开发效率与维护效率是值得的,况且现在已是P4为主流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50337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