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大局观(二十四):大一统

xiaoxiao2025-04-22  12

没有安全感的国王和贵族

分封制下,因为“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时间一长,从国王到各级诸侯贵族,其实安全性是很没保障的。

周朝到后期,周王的直属土地只剩一个个小小的洛阳城,最后被自己的诸侯秦灭国。

诸侯也好不到哪去,曾经叱咤风云的霸主晋国,最后被自己的三个封臣赵魏韩给瓜分了。再加上诸侯国之间永无尽头的兼并和战争,能得善终的没几个。

既然国王和贵族都觉得不安全,那么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必然会尝试寻找新的组织方案。

这个新的组织方案就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在这巨大的转型中,中国的演进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以至被全世界称之为“政治早熟”。

 

郡县制

东周开始,其实周天子就已经镇不住天下了。

东周的前半段称之为春秋,周初的几百个诸侯,经过各种竞合,此时只剩几十个。

后半段称之为战国,几十个诸侯继续打,打得只剩七个。诸侯们越打越少,剩下的也越来越强,而周王室则是直线般地衰弱。

有了几百年的前车之鉴,一个天子,七个诸侯,没有谁敢高枕无忧,全都有着一种深深地危机感。

周天子中倒也有想有所作为的,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诸侯们现在疆域广阔,正好可以大展拳脚。

于是,诸侯纷纷开始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

所有的变法,虽然细节不同,但大目标都相同,都是要替诸侯削弱自己境内贵族的势力,集中权力,富国强兵。

因为此时的诸侯都已明白,原来的分封制玩不转了,面临残酷的竞争,必须要将所有资源归于一处,统一调度,才有取胜的机会。

所以,对于诸侯来说,于内于外的安全,都必须削弱甚至消灭各级封臣。

这些变法发明了很多好东西,但最具影响的莫过于郡县制。

分封制下,封臣逐级进贡。但郡县制下,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地方,所得钱粮税收,直归中央。

这对于封臣来说,可谓釜底抽薪,势必要引起贵族的强烈抵抗。所以,变法虽多,但鲜有成效者。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但即使商鞅获得巨大成功,但最后也被秦国贵族们五马分尸。

 

大一统的缔造

秦国和楚国,分别在周的西方和南方,历来被中原诸侯视为土包子,很是瞧不起。但恰恰是这两国完成了中国从分封制到大一统的大转折。

战国七雄中,一开始秦国最穷最落后,当然贵族势力也最单薄,所以变法最成功,一跃而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最终吞并六国,成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做为新制度的开创者,秦王为了与以往的王区分,还特意自己造了一个尊称:皇帝。 我们之前说,分封制的时候,国王和贵族主导,没平民什么事。但大一统开始之时,国王为了打击贵族,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平民的力量。

比如秦国的名臣商鞅和李斯,都不是秦的贵族,只是平民身份,甚至都不是秦国的平民,而只是客卿。

郡县制推行下去,需要大量的官员,这些官员很多都开始出自平常百姓家。

秦虽然缔造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路子走得太急,手段太极端,最终惹得天下尽反。

 

楚人接力

秦地掐住中原咽喉,自古是帝王之乡,秦汉隋唐的开国渊源都与秦地离不开关系。

楚地丘陵多山,难于征服,富有反抗精神。秦建立之初,便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后来果然是楚人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后又是楚人项羽、刘邦灭秦,先后夺得天下。

楚人的反抗精神在后来历史中也多有表现。清兵入关后,在楚地的江南一带遭遇最顽强的抵抗。太平天国时,起义军在湖南遭遇最顽强的打击,最后也是被湖南人曾国藩给收拾了。

日本侵华时,抗战8年,长沙就打了7年。

有点说远了,接着昨天来。

秦灭亡后,刘邦吸取教训,采取的是半分封半郡县的办法,但大一统的逻辑没有变。刘邦在位时,就已经着手消灭了不少异姓封国,并约定了“非刘氏不得封王”,后景帝又把刘姓封国灭得差不多,最终在汉武帝手中,成就了一个权力空前集中的大一统帝国。

在这个帝国内,军政、货币、税收甚至盐铁的经营权,全都集中于中央。这仅是物质领域的。影响更深远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层面完成了统一。

纵观汉武帝一生,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地把天下的权力和资源攫入手中,然后对外扩张。钱粮税收不够用时,帝国内的土豪大户们也都被皇帝以各种借口进行打劫。

历史上,秦皇汉武并称。就从分封制向大一统转型的作用来说,两者并称确是实至名归。

 

新形式博弈

我们前面说了,王国、大家族、平民家庭三种组织的博弈贯穿了王国的进化史。大一统之后,王国已进化成帝国,帝王为抑制大家族,不遗余力地在平民中吸收人才,纳为己用。

秦时,以奖励军功的方式从底层挖掘人才。汉时,以“举孝廉”的方式招贤纳士。隋唐时,发明了系统的科举考试,让寒门子弟有了一条明确的阶层跃升之路,以致于唐太宗敢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

那么,在帝王的各种打压牵制下,大家族是否沦为历史的路人呢?

当然不是,他们仍是历史的主角。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下,大家族虽然很少有机会,能像分封制下那样,享受诸侯待遇,但总能幻化成各种形式,占据历史的舞台。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集权的大逻辑下,每逢一个雄主,集权的程度就要加一层。比如一开始帝国是有个丞相的,皇帝和丞相就好比董事长和CEO,但后来相权逐渐被削弱,到了朱元璋手上,怎么看都不顺眼,杀掉四个丞相后,干脆直接把丞相这一职位也给撤掉了。

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个皇帝都那么牛逼。前面那些牛逼皇帝把权力揽到身上,其实也就把事情揽到身上了,传到后面那些平庸的皇帝,这么多事,他们压根就应付不过来。没办法,只好把权力又分出去。

权力会分给谁呢?无外乎权臣、外戚、宦官。没错,这些就是大家族存在的新形式。

王朝运行时间一长,这些大家族的势力就越来越大,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最后让王朝一命呜呼。王朝呜呼后,大家族有时候反倒能长期存在下去。

东汉灭亡后,是四百年的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是一段漫长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历史,城头变幻大王旗,但世家大家族们则是屹立不倒,而且很多贫民为避战乱,主动依附于这些门阀大族,使其势力更加大增,整个历史差点又走回分封制的老路。

后来平定乱世的隋唐两家,本身就是大家族,而且渊源颇深,同属“关拢集团”。

当然,王朝到了中后期,有识之士自然能认识到大家族所带来的危机,于是便会改革。但改革险之又险,成功率极低。

西汉末年,王莽新政以最直接的手段将豪强大族的土地分给贫民,结果反被豪族消灭。取而代之的刘秀,只能与豪强“共天下”。

明末张居正改革,压根就没打算要把官僚大族怎么样,只不过实行了“一条鞭”法,用白银统一税收,更简单透明的规则,让官僚们对百姓的盘剥机会更少一些。

 

最优方案

大家族造成王朝末路,最后往往是农民起义或是外族入侵,来一次大清洗,才能消除其影响。

而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新的大一统帝国拔地而起,新的权贵大族也慢慢形成。

最后,土地兼并造成贫富悬殊,王朝崩溃。

这是中国历史反复上演的戏码。但这种循环也恰恰说明了大一统确是农耕时代的最优选择,否则何以屡次崩溃,又能屡次重建。

资本主义是当今最好的制度,而这,像极了资本主义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当然,这只是中国农耕时代的情况,还得看看西方的。

农商并重的西方

在农耕时代,中国无疑是佼佼者。但是这种领先,在从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过程中,反倒成为了障碍。

就像在一条赛道跑得越快,在切换赛道时反倒更加困难。相反,西方在农耕时代落后,反倒成为工业文明的发源地。

所以在聊工业时代的组织前,有必要看看西方那不太成功的农耕时代。

地中海沿岸,亚非欧三大陆相交,国家和种族众多,所以在农耕的基础上,相互之间的商业和贸易也相当发达。

这点与中国不同,中国历来重农轻商,中国虽然也靠海,但海外贸易只是点缀,除了在宋朝时盛极一时,其他朝代聊胜于无,甚至在明清时禁海,闭关锁国。

地中海沿岸的频繁贸易,甚至在农耕时代,就催生了纯粹的商业国家,比如希腊的雅典。

所以,西方的农耕时代,是农业和商业并重的混合体。

希腊和亚历山大帝国

可以说,西方文明发源于希腊。希腊因为境内山川隔绝,交通不便,所以由数量众多的城邦组成。各个城邦基于自身不同的农商比重,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城邦组织,有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

最终,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了各个城邦,统一了希腊,然后一路往东扩张,打败波斯帝国,铁蹄甚至踏入印度,成就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很明显,马其顿王国本是君主制,亚历山大帝国如果持续下去,势必要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精进。可惜,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在他去世后,帝国分崩离析。

罗马帝国

罗马本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他们以“共和”为借口,不断吸纳周边的族群,滚雪球般地迅速壮大,最终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庞大国家。

一开始,这是一个由国王、元老院、平民大会三个权力机构“共和”的国家,这是一个难得的,国王、大家族(贵族)、平民这三种农耕时代的组织达到和谐平衡的国家。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跟中国的历代王朝一样,贫富差距扩大,平民大会的权力被极大削弱,国王也被废黜,最终由贵族把持的元老院获胜。贵族掌控一切之后,贫富差距只会继续加大,最终激起底层平民的不满。

牛人凯撒登场,他很合时宜地成为底层民众的领袖,最终打败元老院,整个国家开始向帝制发展。经凯撒极其养子屋大维两代人的经营,罗马最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当然,集权程度远没有中国的王朝那么高,但确是西方最成功的一个大一统国家了。

中世纪

罗马帝国因疆域过大,主动切割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持续1千多年,而西罗马帝国持续400多年便崩溃。我们这里说的西方,通常是指西罗马帝国的疆域。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大家族们成为各自拥有土地的领主,领主之间的关系便是分封。没错,大一统退化成了分封制。

中国在东汉灭亡后,类似的退化持续了四百多年,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大一统的路上。而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历经1千多年,也没有再次大一统。

这段漫长的时期,便是中世纪。

中世纪内,领主们的城堡和庄园,自给自足,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相互之间,战争远多于贸易。

可想而知,这种组织结构带来的只能是封闭、落后、愚昧,远远不能和大一统帝国相比。

但奇怪的是,恰恰就是在这片落后的土地上,诞生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把世界带入了工业时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50289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