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中结构体变量及指向结构体指针变量的内存分配问题

xiaoxiao2021-02-28  104

一个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就是该变量所占据的内存段的起始地址。可以设一个指针变量,用来指向一个结构体变量,此时该指针变量的值是结构体变量的起始地址。指针变量也可以用来指向结构体数组中的元素。

声明一个结构体变量,无论是否初始化,都开辟内存,声明一个结构体指针变量,对其初始化的时候才会开辟内存。

A a[3];  a是A型的,有3个,当然分配A乘3大小的空间

A* a;    a是A*型的,当然只分配A*大小的空间,而不会分配A大小的空间

结构体变量分配结构体本身大小的空间,结构体指针分配4个字节,其实任何类型的指针都是分配四个字节的指针空间。 所以: A a[3]; //a里面是三个A变量,所以分配三个结构体大小 A *a;  //a是一个指针,分配4个字节,就算A再大,a也只是4个字节,因为任何类型的指针都是4个字节。要使用a,必须先要对指针初始化,也即分配空间了。 如: A *a; a = (A*)malloc(sizeof(A)); 我们完全可以撇开结构体,把问题简单化成int类型来说明这个指针问题: int a1[10]; int *a2; 很容易知道,a1是包含10个int的数组,大小也就是10*sizeof(int)。我们可以直接使用a1不用再进行什么初始化或者分配空间,因为数组a1里面本身存放的就是int变量本身了。 然后a2,是一个int*的东西,也就是整型指针,a2不能存放int变量,它只能存放地址,一个int变量的地址。如果要使用a2,必须首先对a2初始化,即将它指向一个int变量的地址,如: a2 = (int*)malloc(sizeof(int)); 或者 int i = 10; a2 = &i; 所以,malloc函数的作用是首先声明一个变量,然后返回该变量的地址。 所以:a2 = (int*)malloc(sizeof(int)) 的含义就是把该变量的地址赋值给a2,和a = &i 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变量是栈上,一个是堆上,都是一个地址赋值。 【例7.3】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的应用。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 struct Student//声明结构体类型student { int num; string name; char sex; float score; }; Student stu;//定义Student类型的变量stu Student *p=&stu;//定义p为指向Student类型数据的指针变量并指向stu stu.num=10301;//对stu中的成员赋值 stu.name="Wang Fun";//对string变量可以直接赋值 stu.sex='f'; stu.score=89.5; cout<<stu. num<<" "<<stu.name<<" "<<stu.sex<<" "<< stu.score<<endl; cout<<p -> num<<" "<<(*p).name<<" "<<(*p).sex<<" "<<(*p).score<<endl; return 0;}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10301 Wang Fun f 89.5 (通过结构体变量名引用成员) 10301 Wang Fun f 89.5 (通过指针引用结构体变量中的成员) 两个cout语句输出的结果是相同的。 为了使用方便和使之直观,C++提供了指向结构体变量的运算符->, 例如p->num表示指针p当前指向的结构体变量中的成员num。     p->num 和(*p).num等价。 同样     p->name等价于(*p).name。 也就是说,以下3种形式等价: 结构体变量.成员名。如stu.num。(*p).成员名。如(*p).num。p->成员名。如p->num。 “->”称为指向运算符。 请分析以下几种运算: p->n 得到p指向的结构体变量中的成员n的值。p->n++ 得到p指向的结构体变量中的成员n的值,用完该值后使它加1。++p->n 得到p指向的结构体变量中的成员n的值,并使之加1,然后再使用它。

用结构体变量和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构成链表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数据结构。图7.8表示最简单的一种链表(单向链表)的结构。 图7.8 链表有一个“头指针”变量,图中以head表示,它存放一个地址。该地址指向一个元素。链表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每个结点都应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用户需要用的实际数据,二是下一个结点的地址。 可以看到链表中各元素在内存中的存储单元可以是不连续的。要找某一元素,可以先找到上一个元素,根据它提供的下一元素地址找到下一个元素。 可以看到,这种链表的数据结构,必须利用结构体变量和指针才能实现。 可以声明一个结构体类型,包含两种成员,一种是用户需要用的实际数据,另一种是用来存放下一结点地址的指针变量。 例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结构体类型: struct Student{ int num; float score; Student *next; //next指向Student结构体变量}; 其中成员num和score是用户需要用到的数据,相当于图7.8结点中的A, B, C, D。next是指针类型的成员,它指向Student类型数据(就是next所在的结构体类型)。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建立链表。见图7.9。 图7.9 图中每一个结点都属于Student类型,在它的成员next中存放下一个结点的地址,程序设计者不必知道各结点的具体地址,只要保证能将下一个结点的地址放到前一结点的成员next中即可。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建立和输出一个简单链表。 【例7.4】建立一个如图7.9所示的简单链表,它由3个学生数据的结点组成。输出各结点中的数据。 #define NULL 0#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Student{ long num; float score; struct Student *next;};int main( ){ Student a,b,c,*head,*p; a. num=31001; a.score=89.5; //对结点a的num和score成员赋值 b. num=31003; b.score=90; //对结点b的num和score成员赋值 c. num=31007; c.score=85; //对结点c的num和score成员赋值 head=&a; //将结点a的起始地址赋给头指针head a.next=&b; //将结点b的起始地址赋给a结点的next成员 b.next=&c; //将结点c的起始地址赋给b结点的next成员 c.next=NULL; //结点的next成员不存放其他结点地址 p=head; //使p指针指向a结点 do { cout<<p->num<<" "<<p->score<<endl; //输出p指向的结点的数据 p=p->next; //使p指向下一个结点 } while (p!=NULL); //输出完c结点后p的值为NULL return 0;} 本例是比较简单的,所有结点(结构体变量)都是在程序中定义的,不是临时开辟的,也不能用完后释放,这种链表称为静态链表。对各结点既可以通过上一个结点的next指针去访问,也可以直接通过结构体变量名a, b, c去访问。 动态链表则是指各结点是可以随时插入和删除的,这些结点并没有变量名,只能先找到上一个结点,才能根据它提供的下一结点的地址找到下一个结点。只有提供第一个结点的地址,即头指针head,才能访问整个链表。如同一条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中间是不能断开的。 建立动态链表,要用到后面介绍的动态分配内存的运算符new和动态撤销内存的运算符delete。

用户栈是(运行时创建)是用户存放程序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不包括静态变量,除此之外,在函数调用时,其参数也会被压入栈,并且带导函数调用结束后,函数的返回值也会存放到栈中。

堆是用于存放程序进程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的大小不固定,可动态扩展,结束后必须free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496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