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 、分区管理

xiaoxiao2022-06-11  31

一、磁盘管理 1.正确顺序:硬盘—>分区—>格式化文件系统—>挂载—>正常访问 /dev/sd[a-p][1-15]:SCSI,SATA,USB,FLASH等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dev/hd[a-d][1-63]:IDE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主分区与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4个(硬盘的限制) 扩展分区最多只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逻辑分区由扩展分区持续分出来的分区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访问的分区为主要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无法被格式化 逻辑分区在Linux 系统中,IDE最多有59个逻辑分区,SATA硬盘有11个分区

2.磁盘相关命令: free #用于检测内存使用情况 free -h du #disk usage,用于检测磁盘目录使用情况 du -sh人性化的方式列出总量 df #disk free,用于检测空间大小的信息 df -Th人性化列出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 dumpe2fs #用于检测ext2/ext3/ext4文件系统信息 blkid #用于显示挂载目录及UUID信息 lsblk #用于显示系统下所有磁盘与分区信息 parted #用于显示分区表类型与信息 partprobe#用于更新分区表 parted /dev/sda print #用于显示/dev/sda 磁盘的相关数据 more /etc/fstab /dev/mapper/centos-root / xfs defaults 0 0 UUID=53b31079-d790-43af-a47d-2be3c363370d /boot xfs defaults 0 0 /dev/mapper/centos-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如何把光盘自动挂载到/mnt目录下? vi /etc/fstab /dev/sr0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fdisk #磁盘分区工具 partprobe #用于更新Linux 核心的分区表信息 partprobe -s mkfs #格式化工具,这是一个综合命令 mkfs.xfs /dev/sda2 #以xfs文件系统格式化 msfs.ext4 /dev/sda2 #以ext4文件系统格式化 xfs_repair #处理修复xfs文件系统 fsck.ext4 #处理修复ext文件系统 mkswap /dev/sda2 #创建swap分区

二、挂载 单一文件系统不应该被重复挂载在不同挂载(目录)点 单一目录不应重复挂载多个文件系统 作为挂载点的目录理应是空目录 mount -o 后面可以接一些额外加上的参数 例:mount -0 remount /etc/fstab 重新挂载 mount -a 用来排错 1)手动挂载 mount /dev/sr0 /media 将/dev/sr0手动挂载到media目录 注:如果没有自动挂载,在每一次下载东西时要先手动挂载到任一个创建好的目录 2)开机自动挂载:将编辑好的挂载写入/etc/fstab中,就不用手动挂载,以防忘记 例: vi /etc/fstab /dev/sr0 /media iso9660 defaults 0 0 三、磁盘的新建、分区、格式化 新增fdisk某一分区 ,例:“fdisk /dev/sdb” 格式化mkfs : 可用mkfs两次“tab”键查询到所有格式化的文件类型,使用正确的方式格式化 **卸载umount:**例:“umount /dev/sdb” 如果全部卸载,才可以退出光盘、u盘、软盘等设备。 新添加一块硬盘,创建ext4文件系统自动挂载;创建swap分区并自动挂载 ext4文件系统 1)关机,编辑此虚拟机,添加一个10G的硬盘

2)fsdisk -l 查询磁盘的详细信息 3) fdisk /dev/sdc 开始对磁盘进行分区 m:获取完整菜单 n:新增一个分区 p:打印分区信息 w:保存 分区数量:分区号 (1-4,默认 1):1 设置扇区:起始 扇区 (2048-83886079,默认为 2048):回车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2048-83886079,默认为 83886079):回车

4)lsblk查看分区信息 即可看到/dev/sdc1分区的大小 5)用mkfs.ext4 /dev/sdc1格式化 6)创建一个目录/aa 7)mount /dev/sdc1 /aa将sdc1分区挂载到aa目录下 swap分区的新建、挂载、格式化 1.用新建磁盘分区作为swap分区 1)关机,编辑此虚拟机,添加一个10G的硬盘 2)fsdisk -l 查询磁盘的详细信息 3) fdisk /dev/sdc 开始对磁盘进行分区 m:获取完整菜单 n:新增一个分区 p:打印分区信息 w:保存 注:创建swap分区时在fdisk中用“t”命令将新添的分区id改为82(Linux swap类型)否则swap分区无法创建成功 4)lsblk查看分区信息 即可看到/dev/sdb2 swap分区的大小 5)mkswap /dev/sdb2格式化swap分区 6)swapon /devsdb2启动新的swap分区

7)lsblk查询sdb2信息,swap分区 此时swap交换分区已经挂载完成 注:如果创建、分区完成后reboot,再次重新启动后查看磁盘分区及挂载目录;可以使用partprobe更新分区表 2、用文件作为Swap分区

1)创建要作为swap分区的文件:增加1GB大小的交换分区,则命令写法如下,其中的count等于想要的块的数量(bs*count=文件大小)。

dd if=/dev/zero of=/root/swapfile bs=1M count=1024

2)格式化为交换分区文件:

mkswap /root/swapfile #建立swap的文件系统

3)启用交换分区文件:

swapon /root/swapfile #启用swap文件

关闭交换分区:swapoff 4)使系统开机时自启用,在文件/etc/fstab中添加一行: /root/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49302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