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Linux常用命令及参数含义

xiaoxiao2021-02-28  55

Linux常用命令及参数(RHEL6.5)  最常用命令:  cp:复制文件;  参数:  -R或-r:对目录进行复制操作,以递归的方式,将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指定的目录;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个目录,此时cp将递归的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此时目标文件必须是一个目录名。  -a:保持源文件的原有结构和属性,常在复制目录时使用,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递归的复制目录。  -d:若复制的源文件是符号链接,仅复制链接本身,并且保留符号链接所指向的目标文件或目录,复制时保留连接。  -f:强制覆盖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不提示用户进行确认。  -i:在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前提示用户进行确认,防止覆盖重要文件。  -l:为源文件创建硬链接,与ln命令相同。(要求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必须在同一分区或同一文件系统上)  -p:复制文件时保留源文件的所有者、权限信息及事件属性。  -u:在目标文件不存在或源文件比目标文件新时才进行复制,否则,不进行复制。  -S:在备份文件时,用指定的后缀SUFFIX代替文件名的默认后缀。  -b: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前将目标文件备份。  -v:详细显示命令执行的操作。  -s:不进行真正的复制操作,仅为源文件创建符号链接,与ls –s功能相同。  mv:移动文件;  参数:  -i:在目标文件已存在时提示用户是否覆盖。  -f:强制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进行提示。  -b:在覆盖目标文件前进行备份。  -S:与参数b一起使用,可指定备份文件的所有附加的字尾。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touch:创建文件或修改修改文件时间;  参数:  -a:只修改文件的读取时间。(access)  -m:只修改文件的修改时间。(modify)  -c:若指定的文件不存在,不创建新的文件。  -d:修改时指定日期时间,而不是当前的系统时间,可设定多种格式。(date)  -r:将指定文档和目录的日期时间设置成为与参考文档或目录的日期时间一致。  -t:使用指定的时间,而不是当前的系统时间,可设定多种格式。(time)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rm:删除文件;  参数:  -r或-R或—recursive:删除指定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 -f:强制删除,不进行提示。  -i:删除前进行提示。  -d:将欲删除目录的硬链接数据删成0,删除该目录。  -I:删除文件超过3个或递归删除前进行提示。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verbose:详细显示删除的过程。  cat:查看文本文件;  参数:  -b:查看文件时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 -E:每行结尾显示 $ 符号。  -n:查看文件时对每一行进行编号,从1开始计数。  -s:当遇到两行以上的空白行时替换为一行空白行。  -T:将tab字符显示为^I。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verbose:显示详细过程。  more和less:查看文件;  参数:  -p:显示下一屏前先清屏。  -c:先显示内容再清除旧资料。  -d:在每一屏的底部显示更友好的提示信息。  -s:文件中的连续空白行压缩为一个空白行。  -f:对行数进行计数时,以实际的行数显示,而非自动换行后的行数。  -u:不显示下引号。  -num:一次显示的行数。  -t:fileNames欲显示内容的文件,可为复数个数。  tail:指定显示文件最后多少行,并可以滚动显示日志;  参数:  -b Number:从Number变量表示的512字节位置开始读取指定文件。  -c Number:从Number变量表示的字节位置开始读取指定文件。  -f:滚动显示文件信息。  -k Number:从Number变量表示的1KB块位置开始读取指定文件。  -n Number:从Number变量表示的行位置开始读取指定文件。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find:查找文件或目录;  参数:  path:find查找的当前目录路径。”.”表示当前目录,”/”表示系统根目录。  -print:find命令将匹配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  -exec:find命令将匹配的文件执行该参数所给出的shell命令。  -ok:同exec,但在执行每一个命令前给出提示。  -name:按照文件名查找文件。  -cipo:对匹配的文件使用cpio命令,将其备份到磁盘中。  -perm:按照文件权限查找文件。  -prune:使find命令不在当前指定的目录中查找。  -user:按照文件属主查找文件。  -group:按照文件所属的组查找文件。  -mtime –n +n:按照文件的更改时间查找文件,-n表示距现在n天以内,+n表示距现在n天以前。  -nogroup:查找无文件所属组的文件,该文件在/etc/groups中不存在。  -nouser:查找无文件属主的文件,该文件在/etc/passwd中不存在。  -newer file1 !file2:查找文件更改时间比file1新但是比file2旧的文件。  -follow:若遇到符号链接文件,则跟踪至链接所指向的文件。  -mount:查找文件时不跨越文件系统mount点。  -fstype:查找位于某一类型文件系统中的文件。  -depth:查找文件时,首先查找当前目录中的文件,然后再在其子目录中查找。  -size n:查找文件长度为n块的文件,带有c时文件长度以字节计算。  -type:查找某一文件类型的的文件。  -amin n: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访问的文件。  -atime n:查找系统中最后n x 24小时访问的文件。  cmin n: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被改变文件状态的文件。  ctime n:查找系统中最后n x 24小时被改变文件状态的文件。  mmin n: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被改变文件数据的文件。  mtime n:查找系统中最后n x 24小时被改变文件数据的文件。  -empty:查找系统中空白的文件、目录。  -false:查找系统中总是错误的文件。  -gid n:查找系统中数字组ID为n的文件。  -daystart:测试系统从今天开始24小时以内的文件。  -help:显示命令摘要。  -maxdepth levels:在某个层次的目录中按照递减方法查找。  -mount:不在文件系统目录中查找。  -noleaf:禁止在非UNIX文件系统、MS-DOS系统、CD-ROM文件系统中进行最优化查找。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b:块设备文件。  d:目录。  c:字符设备文件。  p:管道设备文件。  l:符号链接文件。  f:普通文件。  grep:文本过滤;  参数:  -a:不忽略二进制的数据。  -A:除显示符合条件的行之外,显示该列之后的内容。  -b: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行之前,表示出该列第一个字符的位编号。  -B:除显示符合条件的行之外,显示该列之前的内容。  -c:计算符合结果的行数。  -C:除显示符合条件的行之外,显示该列之前后的内容。  -e:按指定字符串查找。  -E:按指定字符串正则查找。  -f:指定范本文件,其内容含有一个或多个范本样例。  -F:将范本样例视为固定字符串的列表。  -G:将范本样例视为普通的表示法来使用。  -h:在显示符合范本样例的一列之前,不标示该列所属的文件名称。  -H:在显示符合范本样例的一列之前,标示该列所属的文件名称。  -i:忽略字符大小写。  -I:列出文件内容符合指定的范本样例的文件名称。  -L:列出文件内容不符合指定的范本样例的文件名称。  -n:在显示符合范本样例的一列之前,标示该列的列数编号。  -q:不显示任何信息。  -r:在指定路径递归查找。  -s:不显示错误信息。  -v:反向查找。  -V:显示版本信息。  -w:匹配整个单词。  -x:只显示全列符合的列。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grep正则参数说明:  ^:指定匹配字符串的首部。  $:指定匹配字符串的尾部。  *:表示0个以上字符。  +:表示一个以上字符。  \:去掉指定字符的特殊含义。  ^:指定行的开始。  $:指定行的结束。  .:匹配一个非换行符的字符。  *:匹配0个或多个先前字符。  []:匹配一个指定范围内的字符。  [^]:匹配一个不在指定范围内的字符。  \(..\):标记匹配字符。  <:指定单词的开始。  >:指定单词的结束。  X{m}:重复字符x,m次。  X{m,}:重复字符x,至少m次。  X{m,n}:重复字符x,至少m次,之多n次。  w:匹配文字和数字字符,即[A~Z、a~z、0~9]。  b:单词锁定符。  +:匹配一个或多个先前字符。  ?:匹配0个或多个先前字符。  a|b|c:匹配a或b或c。  ():分组符号。  [:alnum:]:文字数字字符。  [:alpha:]:文字字符。  [:digit:]:数字字符。  [:graph:]:非空格,控制字符。  [:lower:]:小写字符。  [:cntrl:]:控制字符。  [:print:]:非空字符(包括空格)。  [:punct:]:标点符号。  [:space:]:所有空白字符(新行,空格,制表符)。  [:upper:]:大写字符。  [:xdigit:]:十六进制数(0~9、a~f、A~F)。  diff:比较文件差异;  参数:  -a:预设只会逐行比较文本文件。  -b:忽略行尾的空格。  -B:不检查空白行。  -c:用上下文输出格式、提供n行上下文。  -C:与-c相同。  -d: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以较小的单位来做比较。  -f:输出格式类似ed的script格式文件,但按照原来文件的顺序来显示不同处。  -H:比较大文件时,可加快速度。  -l:若两个文件在某几行有所不同,而这几行同时包含了选项中指定的字符或字符串,则不显示这两个文件的差异。  -i:不检查大小写。  -l:将结果交由pr程序分页。  -n:将比较结果以RCS格式显示。  -N:比较目录时,若文件A仅出现在某个目录中,预设会显示。  -p:若比较的文件为C语言文件时,显示差异所在的函数名称。  -q:仅显示有无差异,不显示详细的信息。  -r:比较子目录中的文件。  -s:若没有发现任何差异,仍然显示信息。  -S:在比较目录时,从指定的文件开始比较。  -t:在输出时,将tab键展开。  -u或-U:以合并的方式来显示文件内容的不同。  -v:显示版本信息。  -w:忽略全部的空格字符。  -W:在使用参数-y时,指定栏宽。  -x:不比较选项中所制定的文件或目录。  -X:可以将文件或目录类型存成文本文件,然后在=中指定此文本文件。  -y:以并列的方式显示文件的异同之处。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ln:在文件或目录之间创建链接;  参数:  -b:为每个已存在的目标文件创建备份文件。  -d:允许系统管理者硬链接自己的目录。  -f:强行建立文件或目录的链接,不论文件或目录是否已经存在。  -i:覆盖已有文件之前进行提示。  -n:把符号链接的目标目录视为一般文件。  -s:创建符号链接而不是硬链接。  -S:用-b参数备份目标文件之后,备份文件的字尾会被加上一个备份字符串。  -v: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 -t:在指定目录中创建链接。  -T:将链接名当作普通文件(在对目录进行符号链接时要用到此选项)。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file:显示文件类型;  参数:  -b:不显示文件名称,只显示文件类型。  -c:详细显示命令执行过程,便于排错或分析程序执行的情形。  -f:指定文件名称。  -L:直接显示符号链接所指向的文件的类别。  -m:指定魔法数字文件。  -i:显示MIME类型。  -v:显示版本信息。  -z:尝试解读压缩文件的内容。  split:分割文件;  参数:  -a:指定分隔文件时前缀的长度,默认值为2。  -b:指定每个分隔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 -C:指定每个文件中单行的最大字节数。  -d:使用数字前缀而非字符前缀。  -I:指定每个分隔文件包含多少行。  --verbose:输出执行时的诊断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join:合并文件;  参数:  -a<1或2>:除了显示原来的输出内容之外,还显示命令文件中没有相同列的行。  -e<字符串>:若[文件1]与[文件2]中找不到指定的列,则在输出中填入选项中的字符串。  -i:比较列的内容时,忽略大小写差异。  -j:表示链接的字段参数。  -o<格式>:按照指定格式显示结果。  -t<字符>:指定列的分隔字符。  -v<1或2>:与-a相同,但是只显示文件中没有相同列的行。  -1<列>:指定匹配列为第一个文件中的某一列,若不指定,默认为第一列。  -2<列>:指定匹配列为第二个文件中的某一列,若不指定,默认为第一列。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umask:文件权限;  参数:  -S:以文字的方式表示权限掩码。  awk、sed:文件操作。  目录管理  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 参数:  -P:显示实际路径而非链接路径。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mkdir:建立目录;  参数:  -m:设置新目录的存取权限,类似于chmod。  -p:后跟路径名称,可以是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若目录存在,则创建。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rmdir:删除目录;  参数:  --ignore-fail-on-non-empty:忽略数据存在目录非空产生的错误。  -p:递归删除各级目录。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cd:改变工作目录;  后跟路径名称。  ls:查看工作目录文件;  参数:  -a:列出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包括以”.”开头的隐藏文件。  -b:把文件名中不可输出的字符用反斜杠加字符编码的形式输出。  -c:输出文件i节点的修改时间,并以此排序。  -d:将目录像文件一样显示,而不是显示其下的文件。  -e:输出时间的全部信息,而不是输出简略信息。  -f -U:对输出的文件不排序。  -i:输出文件的i节点的索引信息。  -k:以k字节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  -l: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 -m:横向输出文件名,并以”,”作为分隔符。  -n:用数字的UID、GID代替名称。  -o:显示文件除组信息以外的详细信息。  -r:对目录反向排序。  -s:在每个文件名后输出该文件的大小。  -t:以时间排序。  -u:以文件上次被访问的时间进行排序。  -v:根据版本信息进行排序。  -x:按列输出,横向排序。  -A:显示除”.”和”..”以外的所有文件。  -B:不输出以”~”结尾的备份文件。  -C:按列输出,横向排序。  -G:输出文件组的信息。  -L:列出链接文件名而不是链接到的文件。  -N:不限制文件长度。  -Q:把输出的文件名用双引号括起来。  -R:列出所有子目录下的文件。  -S:以文件大小排序。  -X:以文件的扩展名(最后一个”.”后面的字符)排序。  -1:一行只输出一个文件。  -color=no:不显示彩色文件名。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ls命令文件类型常用参数说明:  _:表示该文件是一个普通文件。  d:表示该文件是一个目录。  b:表示该文件是一个块设备文件。  l:表示该文件是一个链接文件。  c:表示该文件是一个字符设备文件。  p:表示该文件是一个命令管道文件。  s:表示该文件是一个sock文件。  tree:查看目录树;  参数:  -a: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  -C:为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彩色,便于区分各种类型。  -d:显示目录名称而非内容。  -D:列出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  -f:在每个文件或目录之前,显示完整的相对路径名称。  -F:在执行文件、目录、socket、符号链接、管道名称前,分别加上”*”,”/”,”=”,”@”,”|”符号。  -g: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群组识别码。  -i:不以阶梯状列出文件或目录名称。  -I:不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  -l:如遇到性质为符号链接的目录,直接列出该链接所指向的原始目录。  -n:不为文件和目录清单上色彩。  -s:列出文件或目录大小。  -u:列出文件或目录拥有者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用户识别码。  -x:将范围局限在现行的文件系统中,若指定目录下的某些子目录,其存放于另一个文件系统上,则将该子目录予以排除在寻找范围外。  tar:打包或解包文件;  参数:  -c:建立新的压缩包。  -d:比较存档与当前文件的不同之处。  --delete:从压缩包中删除。  -r:附加到压缩包结尾。  -t:列出压缩包中文件的目录。  -u:仅将较新的文件附加到压缩包中。  -x:解压压缩包。  -C:解压到指定的目录。  -f:使用的压缩包名字,f参数之后不能再有参数。  -i:忽略存档中的0字节块。  -v:处理过程中输出相关信息。  -z:调用gzip来压缩归档文件,与-x联用时调用gzip完成解压缩。  -Z:调用compress来压缩归档文件,与-x联用时调用compress完成解压缩。  -j:调用bzip2压缩或解压缩。  -p:使用原文件的原来属性。  -P:可以使用绝对路径来压缩。  --exclude:排除不加入压缩包的文件。  zip/unzip:压缩或解压缩文件和目录;  参数:  -a:将文件转成ascii模式。  -F:尝试修复损坏的压缩文件。  -h:显示帮助信息。  -m:将文件压缩之后删除原文件。  -n:不压缩具有特定字尾字符串的文件。  -o:将压缩文件的所有的最新变动时间设为压缩时候的时间。  -q:安静模式,压缩过程中不显示命令的执行。  -r:将指定的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起处理。  -S:包含系统文件和隐含文件。  -t:把压缩文件的最后修改日期修改为设定指定的日期,日期格式:mmddyyyy-x。  -v:查看压缩文件目录,但不解压。  -t:测试文件有无损坏,但不解压。  -d:加压缩文件到指定目录下。  -z:只显示压缩文件的注解。  -n:不覆盖已经存在文件。  -o:覆盖已存在的文件且不进行提示。  -j:不重建文档的目录结构,把所有文件解压缩到同一目录下。  gzip/gunzip:压缩或解压缩文件或目录;  参数:  -d:对压缩的文件进行解压。  -r:递归压缩指定目录以及子目录下所有文件。  -t:检查压缩文档的完整性。  -v:对于每个压缩和解压缩的文档,显示相应的文件名和压缩比。  -l:显示压缩文件的压缩信息。  -num:用指定的数字num配置压缩比。  -a:使用ascii文字模式。  -c:把解压后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  -f:强行解开压缩文件,不理会文件名称或硬链接是否存在以及该文件是否为符号链接。  -h:显示帮助信息。  -l:列出压缩文件的相关信息。  -L:显示版本与版权信息。  -n:加压缩时,若压缩文件含有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则将其忽略不予处理。  -N:加压缩时,若压缩文件含有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则将其回存到解开的文件上。  -q:不显示警告信息。  -r: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 -S:更改压缩字尾字符串。  -t:测试压缩文件是否正确无误。  -v: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 -V:显示版本信息。  bzip2/bunzip2:压缩或解压缩文件或目录;  参数:  -c:将压缩与解压缩的结果发送到标准输出。  -d:执行解压缩。  -f:bzip2在压缩或解压缩时,若输出文件与现有文件同名,预设不会覆盖现有文件。  -h:显示帮助信息。  -k:bzip2在压缩或解压缩后会删除原有文件。  -s:降低程序执行时内存的使用量。  -t:测试bz2压缩文件的完整性。  -v:压缩或解压缩文件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 -z:强制执行压缩。  -V:显示版本信息。  -压缩等级:压缩时的区块大小。  系统管理  man:查看命令帮助;  export:导出环境变量;  参数:  -f:代表[环境变量]中为函数名称。  -n:删除指定的变量。变量实际上未删除,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命令的执行环境中。  -p: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  history:查看历史记录;  参数:  n:数字,列出最近的n个命令列表。  -c:将目前shell中的所有history内容全部删除。  -a:将目前新增的history命令新增入hisfiles中,若没有加hisfiles,则预设写入~/.bash_history。  -r:将hisfiles的内容读到目前这个shell的history中。  -w:将目前的history记忆内容写入hisfiles中。  date:显示或修改系统时间与日期;  参数:  %F:日期,同%Y-%m-%d。  -d datestr:显示datestr中所设定的时间(非系统时间)。  -u:显示目前的格林威治时间。  -r:显示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 %a:星期的缩写。  %A:星期的完整名称。  %b:月份的缩写。  %B:月份的完整名称。  %c:日期时间(Sat Nov 04 12:02:33 EST 1999)。  %C:世纪(年份除去100后取整)。  %d:一个月的第几天(01…31)。  %D:日期(mm/dd/yy)。  %e:一个月的第几天(1...31)。  %g:年份(yy)。  %G:年份(yyyy)。  %H:小时(00…23)。  %l:小时(01…12)。  %j:一年的第几天(001…3656)。  %k:小时(0…23)。  %l:小时(1…12)。  %m:月份(01…12)。  %M:分钟(00…59)。  %n:换行。  %N:纳秒(000000000…999999999)。  %p:AM or PM。  %P:sm or pm。  %r:12小时制时间。  %R:24小时制时间。  %s:从00:00:0 1970-01-01 UTC开始的秒数。  %S:秒(00…60)。  %t:制表符。  %T:24小时制时间(hh:mm:ss)。  %u:一周的第几天(1…7),1表示星期一。  %U:一年的第几周(00…53),周日为每周的第一天。  %V:一年的第几周(01…53),周一为每周的第一天。  %w:一周的第几天(0…6),0代表周日。  %W:一年的第几周(00…53),周一为每周的第一天。  %x:日期(mm/dd/yy)。  %X:时间(%H:%M:%S)。  %y:年份(00…99)。  %Y:年份(1970…)。  %z:RFC-2822风格数字格式失去(-0500)。  %Z:时区(e.g.,EDT),无法确定时区则为空。  MM:月份(必要)。  DD:日期(必要)。  hh:小时(必要)。  mm:分钟(必要)。  CC:年份的前两位数(选择性)。  YY:年份的前两位数(选择性)。  ss:秒(选择性)。  clear:清除屏幕。  uptime:查看系统负载。  free:显示系统内存状态;  参数:  -b:以Byte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k: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m: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o:不显示缓冲区内存使用情况。  -s<间隔秒数>:持续观察内存使用情况。  -t:显示内存总和列。  -V:显示版本信息。  任务管理  at:单次任务;  参数:  时间 日期:指定时间执行一个指定任务,仅执行一次。  crontab周期任务:  参数:  minute:分钟,0到59之间的整数。  hour:小时,0到23之间的整数。  day:日期,1到31之间的整数。  month:月份,1到12之间的整数。  week:星期,0到7之间的整数,0和7代表星期日。  command:要执行的命令,可以是系统命令,可以是脚本文件。  crontab命令常用参数说明: 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编辑任务列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 -r:删除目前的任务列表。  -l:列出目前的任务列表。  关机命令:  shutdown:关机或重启;  参数:  -t:在改变到其他runlevel之前,告知init多久之后关机。  -r:重启计算机。  -k:并不真正关机,仅发送警告信号到每位登录用户。  -h:关机之后关闭电源。  -n:不用init,自己关机。  -c:取消目前正在执行的关机程序。  -f:在重启计算机时忽略fsck。  -F:在重启计算机时强迫fsck。  -time:设定关机前的时间。  halt:最简单的关机指令。  reboot:重启系统;  参数:  -n:在重启之前不执行磁盘刷新。  -w:做一次模拟重启,但不真正重启。  -d:不将记录写到/var/log/wtmp档案里。  -f:强制重新开机。  -i:在重开机之前先把所有网路相关的装置停止。  poweroff:终止系统运行。  init:该表系统运行级别;  参数:  0:停机。  1:单用户模式。  2:多用户模式。  3:完全多用户模式。  4:未用到。  5:X Window。  6:重新启动。  文件管理与磁盘管理  chown:改变文件所有权;  参数:  -f:禁止除用法消息之外的所有所有错误消息。  -h:更改遇到的符号链接的所有权,而不是符号链接指向的文件或目录的所有权,如若未指定则更改链接指向的文件或目录的所有权。  -H:如果指定了-R选项,并且引用类型目录的文件的符号链接在命令行上指定,chown会更改由符号引用的目录的用户标识和所有在该目录下的文件层次架构中的所有文件。  -L:如果指定了-R选项,并且引用类型目录的文件的符号在命令行上指定或在遍历文件层次结构期间遇到,chown命令会更改由符号链接引用的目录的用户标识,和在该目录之下的文件层次结构中的所有文件。  -R:递归的更改指定文件夹的所有权,但不更改链接指向的目录。  chmod:改变文件权限;  参数:  -c:显示更改部分的信息。  -f:忽略错误信息。  -h:修复符号链接。  -R:处理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 -v:显示详细的处理信息。  -reference:把指定的目录/文件作为参考,把操作的文件/目录设成参考文件/目录相同拥有者和组。  --from:只在当前用户和群组和指定的用户和群组相同时才进行改变。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df:查看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 参数:  -a: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 -k:以k字节为单位显示。  -i:显示i节点信息,而不是磁盘快。  -t:显示各指定类型的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x:列出不是某一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与t相反)。 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 du:查看文件或目录所占用的空间;  参数:  a:显示全部目录和子目录下的每个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  b:大小用bytes表示。  c:最后再加上总计(默认值)。  h:打印出可识别的格式,如1KB,2M等。  --max-depth=N:只打印层级小于等于指定数值的文件夹的大小。  s:只显示各文件大小的总和。  x:只计算属于同一个文件系统的文件。  L: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  tune2fs:调整和查看文件系统参数;  参数:  -l:查看详细信息。  -c:设置自检次数,每挂载一次mount count就加1,超过次数强制自检。  -e:设置当错误发生时内核的处理方式。  -i:设置自检天数,d表示天,m为月,w为周。  -m:设置预留空间。  -j:用于文件系统格式转换。  -L:修改文件系统的标签。  -r:调整系统保留空间。  mkfs:格式化文件系统;  参数:  -V:详细显示模式。  -t:给定档案系统的形式,Linux的预设值为ext3。  -c:操作之前检查分区是否有坏道。  -l:记录坏道的资料。  block:指定block的大小。  -L:建立卷标。  mount/unmount:挂载/卸载文件系统;  参数:  -V:显示版本信息。  -h:显示帮助信息。  -v:显示详细信息。  -a:加载文件/etc/fstab中设置的所有设备。  -F:与参数-a同时使用,所有在/etc/fstab中设置的设备会被同时加载,可加快执行速度。  -f:不实际加载设备,可与-v参数同时使用以查看mount的执行过程。  -n:不将加载信息记录到/etc/mtab文件中。  -L:加载指定卷边的文件系统。  -r:挂载为只读模式。  -w:挂载为读写模式。  -t:指定文件系统的形态,通常不必指定,mount会自动选择,常见类型有ext2,ext3,msdos,nfs,ios9660,ntfs等。  -o:指定加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如noatime每次存取时不更新inode的存取时间。  -o loop=:显示帮助信息。  fdisk:分区管理;  参数:  d:删除存在的磁盘分区。  n:添加分区。  p:查看分区信息。  w:保存变更信息。  用户管理  useradd:添加用户;  参数:  -d:指定用户登录时的起始目录,如不指定,使用默认值,一般为/home。  -g:指定用户所属的组,可有多个组。 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可有多个群组,每个群组用”,”分隔。  -m:自动建立用户的主目录,若目录不存在则自动建立。 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主目录。  -s:指定用户登录后所使用的shell,如/bin/bash。  -u:指定用户的UID,一般不可重复,但是用-o参数时多个用户可拥有相同的UID,手动建立用户时系统默认使用1000以上的数字作为用户标识。  usermod:更改用户;  参数:  -d:修改用户登录时的主目录,使用此参数对应的用户目录不会自动建立,需手动建立。  -e:修改账号的有效期限。  -f:修改在密码过期多少天后关闭该账号。  -g:修改用户所属组。  -G:修改用户所属附加群组。  -l:修改用户账号名称。  -L:锁定用户密码,使密码无效。  -s:修改用户登陆后所使用的shell。  -u:修改用户ID。  -U:解除密码锁定。  userdel:删除用户;  参数:  -r:删除用户主目录及目录中所有文件夹及其他信息,如设置的crontab任务等。  su:切换用户  参数:  -l:登录并改变到所切换的用户环境。  -c:执行一个命令,然后退出所切换到的用户环境。  sudo:普通用户获取超级权限;  参数:  -g:强制把某个ID分配给已经存在的用户,该ID唯一且非负。  -b:在后台指定指令。  -h:显示帮助信息。  -k:结束密码的有效期限,下次再执行sudo时需输入。  -l:列出目前用户可执行与无法执行的命令。  -s:执行指定的shell。  -u:以指定的用户作为新的身份,若不加此参数,默认以root作为新的身份。  -v:延长密码有效期5分钟。  -V:显示版本信息。  用户组管理  groupadd:添加用户组;  参数:  -g:强制把某个ID分配给已经存在的用户组,该ID必须非负且唯一。  -o:允许多个不同的用户组使用相同的用户组ID。  -p:用户组密码。  -r:创建一个系统组。  groupdel:删除用户组。  groupmod:修改用户组;  参数:  -g:设置欲使用的用户组ID。  -o:允许多个不同的用户组使用相同的用户组ID。  -n:设置欲使用的用户组名称。  进程管理  ps:进程监控;  参数:  l:长格式输出。  u:按用户名和启动时间的顺序来显示进程。  j:按任务格式来显示进程。  f:用树形来显示进程。  a:显示所有用户的所有进程。  x:显示无控制终端的进程。  r:显示运行中的进程。  w:避免详细参数被截断。  f:列出进程全部相关信息,通常和其他选项联用。  top:系统状态监视;  参数:  -b:以批量模式运行,但不能接受命令行输入。  -c:显示命令完整启动方式,而不仅仅是命令名。  -d N:设置两次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  -i:禁止显示空闲进程或僵尸进程。  -n NUM:显示更新次数,然后退出。  -p PID:仅监视指定进程的ID。  -u:只显示指定用户的进程信息。  -s:安全模式运行,禁用一些交互指令。  -S:累计模式,输出每个进程的总的CPU时间,包括已死的进程。  网络管理  ping: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主机连接速度;  参数:  -d:使用socket的SO_DEBUG功能。  -f:极限检测,大量且快速的传送网络封包给一台机器,看其回应。  -n:只输出数值。  -q:不显示任何传送封包的信息,只显示最后的结果。  -r: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远端主机上。  -R:记录路由过程。  -v:详细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 -c:在发送完指定数目的包后停止。  -i:设定间隔几秒发送一个网络封包给一台机器,默认值是一秒。  -I:使用指定的网络界面发送数据包。  -l:设置在送出要求之前先行发出数据包。  -p:设置填满数据包的范本样式。  -s:指定发送的数据字节数。  -t: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 ifconfig:配置网络或显示当前网络接口状态。  route:显示添加或修改路由表。  scp:复制文件至其他系统(成功返回0);  参数:  -P:指定连接远程连接端口。  -q:关掉进度参数。  -r:递归的复制整个文件夹。  -V:冗余模式,打错排错信息和问题定位。  rsync:复制文件至其他系统;  参数:  -v:详细输出模式。  -q:精简输出模式。  -c: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 -a:递归模式,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  -r: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 -R: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 -p:保持文件权限。  -o: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 -g: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 -t: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 -n:指定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 -W:复制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 -e: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 --delete:删除DST中没有的文件。  --timeout=TIME:IP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 -z: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 --exclude=PATTERN: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 --exclude=PATTERN: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 --exclude=FILE: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 --exclude=FILE: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 -address: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 --config=FILE: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 --port=PORT:指定到其他的rsync端口。  --progress:在传输时实现传输过程。  --log-format=format: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 --password-file=FILE:从FILE中得到密码。  netstat: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接口状态;  参数:  -a:显示所有连接中的socket。  -c:持续列出网络状态。  -h:显示帮助信息。  -i:显示网络界面。  -l:显示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  -n:直接使用IP地址。  -p: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名称。  -r:显示路由表。  -s:显示网络工作信息统计表。  -t:显示TCP端口情况。  -u:显示UDP端口情况。  -v: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 -V:显示版本信息。  traceroute:探测至目的地址的路由信息;  参数:  -f:设置第一个检测数据包的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 -g:设置来源路由网关,最多可设置8个。  -i:使用指定的网络界面送出数据包。  -I:使用ICMP回应取代UDP资料信息。  -m:设置检测数据包的最大存活数值TTL的大小,默认值为30次。  -n:直接使用IP地址而非主机名称,当DNS不起作用时常用此参数。  -p:设置UDP传输协议的通信端口,默认值是33434。  -r:忽略普通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上。  -s:设置本地主机送出数据包的IP地址。  -t:设置监测数据包的TOS数值。  -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 -w:设置等待远端主机汇报的时间,默认值为3秒。  -x:开启或关闭数据包的正确性检验。  -q n:在每次设置生存期时,把探测包的个数设置为n,默认为3。  telnet:测试、登录或控制远程主机。  wget:下载网络文件;  参数:  -b:在后台执行。  -d:显示调试信息。  -nc:不覆盖已有文件。  -c:断点下传。  -N:指定wget只下载更新的文件。  -S:显示服务器相应。  -T timeout:超时时间设置,单位为秒。  -w time:重试延时,单位为秒。  -Q quota=number:重试次数。  -nd:不下载目录结构,把从服务器所有指定目录下载的文件都堆到当前目录。  -nH:不创建以目标主机域名为目录名的目录,将目标主机的目录结构直接下载到当前目录下。  -1[depth]:下载远程服务器目录结构的深度。  -np:只下载目标站点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的内容。  性能检测及优化  Iostat:硬盘IO;  参数:  -c:仅显示CPU统计信息,与-d选项互斥。  -d: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与-c选项互斥。  -k:以KB为单位显示每秒的硬盘请求数,默认单位为块。  -p:后跟设备或参数ALL,显示某块设备及系统分区的统计信息。  -t:在输出信息时,打印搜集数据的时间。  -V:显示版本号和帮助信息。  -x:输出扩展信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455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