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流换热基础 1.1 传热过程概述 1.2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1.3 对流换热的求解途径 1.4 单相流体自然对流换热计算 1.4.1 大空间自然对流 1.4.2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 1.5 单相流体强制对流换热计算 1.5.1 平壁上的对流换热 1.5.2 管内对流换热 1.5.3 环状通道内的对流换热 1.5.4 液态金属的对流换热 1.5.5 外部横掠单管和管束的对流换热 1.6 混合对流换热 1.7 对流-辐射综合换热
2 相变换热 2.1 凝结换热分析 2.2 凝结换热计算 2.2.1 单一饱和蒸汽的冷凝 2.2.2 过热蒸汽的冷却和冷凝 2.2.3 冷凝液的过冷 2.2.4 混合蒸汽的冷凝 2.2.5 冷凝器的设计 2.3 沸腾换热概述 2.3.1 液体汽化的方式 2.3.2 沸腾的类型 2.3.3 沸腾换热特点及应用 2.4 汽泡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2.4.1 汽泡形成的过程 2.4.2 汽泡形成的条件 2.5 泡沸腾 2.5.1 泡沸腾曲线 2.5.2 泡沸传热计算 2.6 管内沸腾两相流型的换热特点及沸腾图 2.7 管内沸腾计算 2.7.1 不同换热区域的划分 2.7.2 换热系数的计算 2.7.3 临街热负荷和恶化含汽量的计算 2.7.4 管壁温度的计算 2.7.5 水平管内沸腾传热特点 2.8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3 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 3.1 强化传热的途径 3.1.1 加大传热系数 3.1.2 加大平均温差 3.1.3 采用高效能传热面 3.1.4 评价传热强化的方法 3.2 单相对流换热强化的一般分析 3.2.1 自然对流换热强化分析 3.2.2 强制对流换热强化分析 3.3 加大扰动强化对流换热的方法 3.3.1 搅拌 3.3.2 受热而振动 3.3.3 流体的脉动或振动 3.3.4 静电场强化传热 3.3.5 加装折流板 3.3.6 粗糙壁面 3.3.7 添加物 3.3.8 旋转流动 3.4 添加剂强化传热 3.4.1 气流中加入少量固体颗粒 3.4.2 液体中加入固体颗粒 3.4.3 气流中喷入液滴 3.5 凝结换热和冷凝器的强化 3.5.1 不断排除不凝性气体或提高蒸汽流速 3.5.2 加装中间泄液装置 3.5.3 蒸汽喷注壁面 3.5.4 控制冷却介质流速或换热系数 3.5.5 控制冷凝负荷 3.5.6 珠状凝结 3.5.7 高效能冷凝面 3.5.8 流体振动和电磁场作用 3.6 沸腾换热的强化和恶化的防止 3.6.1 合理选择参数 3.6.2 薄膜蒸发 3.6.3 采用粗糙壁面-螺纹管等 3.6.4 添加物扰流器-麻花铁等 3.6.5 表面处理 3.6.6 添加剂 3.6.7 外力场作用
4 换热器的结构和特性 4.1 管壳式换热器 4.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4.1.2 浮头式换热器 4.1.3 U形管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 4.2 翅片管和翅片管换热器 4.2.1 翅片管的结构 4.2.2 翅片管的工作特性 4.2.3 翅片管的应用 4.2.4 翅片管的传热计算 4.3 板式换热器 4.3.1 基本结构 4.3.2 工作特点和应用场合 4.3.3 传热计算 4.4 螺旋板式换热器 4.4.1 结构 4.4.2 工作特点和应用 4.4.3 结构设计要点 4.4 传热计算 4.5 板翅式换热器 4.5.1 构造和工作原理 4.5.2 工作特点 4.5.3 结构设计要点 4.5.4 传热计算和阻力计算 4.6 板壳式换热器 4.6.1 构造和工作原理 4.6.2 工作特点 4.6.3 结构设计问题 4.7 蓄热式换热器 4.7.1 结构和工作原理 4.7.2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特性 4.7.3 设计计算问题 4.8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4.8.1 工作特点和传热原理 4.8.2 混合式换热器的型式及应用 4.9 热管 4.9.1 热管的结构 4.9.2 热管工作原理和传热过程 4.9.3 热管的工作特点及应用 4.9.4 热管计算 4.10 特殊型式的换热器简介 4.10.1 多孔换热器 4.10.2 离心式换热器 4.10.3 石墨换热器 4.10.4 聚四氟乙烯换热器 4.10.5 玻璃换热器 4.10.6 稀有金属换热器
5 换热器设计 5.1 概述 5.2 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和基本参数 5.3 操作条件的确定 5.3.1 流速和允许压降的选取 5.3.2 介质压力,温度和换热终温的决定 5.3.3 平均温差的决定 5.3.4 管程和壳程介质的确定 5.4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5.4.1 管子设计 5.4.2 管板设计 5.4.3 管箱和管程分程 5.4.4 壳体,壳側分程和折流板的设计 5.4.5 分流换热器的采用 5.4.6 进出口管的设计 5.5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补偿问题 5.5.1 热补偿的概念 5.5.2 热补偿的方式和措施 5.5.3 温差应力的计算 5.5.4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5.6 换热器振动问题 5.6.1 振动的危害及起因 5.6.2 对付振动的措施 5.7 换热器的热损问题 5.7.1 换热器的蚀损问题 5.7.2 金属腐蚀的原因与类型 5.7.3 对付腐蚀的措施 5.8 高温高压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特点 5.8.1 型式选择 5.8.2 结构设计问题 5.8.3 材料选用 5.9 换热器设计中的污垢问题 5.9.1 污垢的影响 5.9.2 污垢的种类,形成及处理方法 5.9.3 污垢热阻或污垢系数 5.10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5.10.1 热流量计算 5.10.2 传热系数和总热阻的计算 5.10.3 换热系数的计算 5.10.4 定性温度及壁面温度的计算 5.11 管壳式换热器压降计算 5.11.1 管程压降计算 5.11.2 壳程压降计算 5.12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的合理调整 5.12.1 管程流体流态的调整 5.12.2 壳程流体流态的调整 5.12.3 管,壳换热系数的比较 5.12.4 管壳程压降的比较 5.13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5.13.1 对换热器计算的研究 5.13.2 换热器计算的一般程序 5.13.3 管壳式换热器计算示例 5.14 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5.14.1 结构 5.14.2 工作特点和应用 5.14.3 结构设计 5.14.4 换热系数的计算 5.14.5 平均温差的计算 5.14.6 压降计算 5.15 传热单元数法 5.15.1 换热器效能和传热单元数 5.15.2 E和NTU的关系 5.15.3 E-NTU法和LMTD法的比较
附录 1 常用单位制及其换算表 2 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 3 烟气的热物理性质 4 气体的热物理性质 5 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 6 饱和水的热物理性质 7 几种饱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 8 常用固体材料的热物理性质 9 指数函数和双曲函数表 10 温差校正系数φ 10.1 多程折流式换热器φ值 10.2 错(交)流式换热器φ值 10.3 烟道中受热面φ值 11 物体的黑度 11.1 常用材料的黑度 11.2 低温下某些材料的黑度 12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2.1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2.2 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2.3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2.4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2.5 一侧或两侧为气体的换热设备 13 污垢热阻 13.1 污垢层导热系数 13.2 水的结垢热阻 13.3 一些液体的污垢热阻 13.4 气体及蒸汽的污垢热阻 13.5 概略判断水垢的A,B,C,D 14 壳程压降结垢影响矫正系数 15 当量直径计算方法 16 固定式管板换热器基本参数 17 浮头式换热器基本参数 18 浮头式冷凝器系列基本参数 19 升温降压表 20 换热器管板设计中管数计算表 21 固定式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图及尺寸 21.1 固定式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图 21.2 固定式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尺寸 22 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图及尺寸 22.1 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图 22.2 管径φ25 的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尺寸 23 管径φ19的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尺寸 24 浮头式换热器浮动管板图及尺寸 24.1 浮头式换热器浮动管板图 24.2 管径φ25的浮头式换热器浮动管板尺寸 25 管径φ19的浮头式换热器浮动管板尺寸
参考文献 换热器的原理及计算 朱聘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