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blog.csdn.net/tzs_1041218129/article/details/52355867
相关阅读:
这篇文章是针对文章《 Java研发方向如何准备BAT技术面试(超级干货)》里面的Java基础问题的一些答案。如有错误,还请各位网友指正。多谢!!!
文章首发地址为微信公众号:猿blog 文章首发地址为微信公众号:猿blog 文章首发地址为微信公众号:猿blog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更多干货文章,还请欢迎大家关注和推荐。
面向过程 优点:性能比面向对象高,因为类调用时需要实例化,开销比较大,比较消耗资源;比如单片机、嵌入式开发、Linux/Unix等一般采用面向过程开发,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缺点:没有面向对象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 面向对象 优点: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由于面向对象有封装、继承、多态性的特性,可以设计出低耦合的系统,使系统更加灵活、更加易于维护 缺点:性能比面向过程低
抽象: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东西提取出来,用程序代码表示,我们通常叫做类或者接口。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数据抽象,一个是过程抽象。数据抽象也就是对象的属性。过程抽象是对象的行为特征。 封装: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封装隐藏。封装分为属性的封装和方法的封装。 继承:是对有着共同特性的多类事物,进行再抽象成一个类。这个类就是多类事物的父类。父类的意义在于抽取多类事物的共性。 多态: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响应。方法的重载、类的覆盖正体现了多态。
重载:发生在同一个类中,方法名必须相同,参数类型不同、个数不同、顺序不同,方法返回值和访问修饰符可以不同,发生在编译时。 重写:发生在父子类中,方法名、参数列表必须相同,返回值小于等于父类,抛出的异常小于等于父类,访问修饰符大于等于父类;如果父类方法访问修饰符为private则子类中就不是重写。
构造器不能被重写,不能用static修饰构造器,只能用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这三个权限修饰符,且不能有返回语句。
private只有在本类中才能访问; public在任何地方都能访问; protected在同包内的类及包外的子类能访问; 默认不写在同包内能访问。
String类是final类故不可以继承,一切由final修饰过的都不能继承
可变性: String类中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private final char value[],所以string对象是不可变的。 StringBuilder与StringBuffer都继承自AbstractStringBuilder类,在AbstractStringBuilder中也是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char[] value,这两种对象都是可变的。 线程安全性: String中的对象是不可变的,也就可以理解为常量,线程安全。 AbstractStringBuilder是StringBuilder与StringBuffer的公共父类,定义了一些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如expandCapacity、append、insert、indexOf等公共方法。StringBuffer对方法加了同步锁或者对调用的方法加了同步锁,所以是线程安全的。StringBuilder并没有对方法进行加同步锁,所以是非线程安全的。 性能: 每次对String 类型进行改变的时候,都会生成一个新的 String 对象,然后将指针指向新的 String 对象。StringBuffer每次都会对 StringBuffer 对象本身进行操作,而不是生成新的对象并改变对象引用。相同情况下使用 StirngBuilder 相比使用 StringBuffer 仅能获得 10%~15% 左右的性能提升,但却要冒多线程不安全的风险。
equals相等,hashcode必相等;hashcode相等,equals可能不相等。
语法层次: 抽象类和接口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语法定义 设计层次: 抽象层次不同,抽象类是对类抽象,而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抽象类是对整个类整体进行抽象,包括属性、行为,但是接口却是对类局部(行为)进行抽象。 跨域不同,抽象类所体现的是一种继承关系,要想使得继承关系合理,父类和派生类之间必须存在”is-a” 关系,即父类和派生类在概念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对于接口则不然,并不要求接口的实现者和接口定义在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仅仅是实现了接口定义的契约而已,”like-a”的关系。。 设计层次不同,抽象类是自底向上抽象而来的,接口是自顶向下设计出来的。
装箱:将基本类型用它们对应的引用类型包装起来; 拆箱:将包装类型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Java使用自动装箱和拆箱机制,节省了常用数值的内存开销和创建对象的开销,提高了效率,由编译器来完成,编译器会在编译期根据语法决定是否进行装箱和拆箱动作。
泛型,即“参数化类型”。 创建集合时就指定集合元素的类型,该集合只能保存其指定类型的元素,避免使用强制类型转换。 Java编译器生成的字节码是不包涵泛型信息的,泛型类型信息将在编译处理是被擦除,这个过程即类型擦除。 泛型擦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泛型java代码转换为普通java代码,只不过编译器更直接点,将泛型java代码直接转换成普通java字节码。 类型擦除的主要过程如下:
将所有的泛型参数用其最左边界(最顶级的父类型)类型替换。移除所有的类型参数。List和Set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 Set无序不允许元素重复。HashSet和TreeSet是两个主要的实现类。 List有序且允许元素重复。ArrayList、LinkedList和Vector是三个主要的实现类。 Map也属于集合系统,但和Collection接口没关系。Map是key对value的映射集合,其中key列就是一个集合。key不能重复,但是value可以重复。 HashMap、TreeMap和Hashtable是三个主要的实现类。 SortedSet和SortedMap接口对元素按指定规则排序,SortedMap是对key列进行排序。
具体原理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网络文章: http://zhangshixi.iteye.com/blog/672697 http://www.admin10000.com/document/3322.html
具体原理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网络文章: 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310887.html http://blog.csdn.net/chdjj/article/details/38581035
具体原理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网络文章: http://www.cnblogs.com/ITtangtang/p/3948786.html http://ifeve.com/concurrenthashmap/
Error类和Exception类的父类都是throwable类,他们的区别是:
Error类一般是指与虚拟机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溃,虚拟机错误,内存空间不足,方法调用栈溢等。对于这类错误的导致的应用程序中断,仅靠程序本身无法恢复和和预防,遇到这样的错误,建议让程序终止。Exception类表示程序可以处理的异常,可以捕获且可能恢复。遇到这类异常,应该尽可能处理异常,使程序恢复运行,而不应该随意终止异常。Unchecked Exception:
指的是程序的瑕疵或逻辑错误,并且在运行时无法恢复。包括Error与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如:OutOfMemoryError,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NullPointer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等。语法上不需要声明抛出异常。Checked Exception:
代表程序不能直接控制的无效外界情况(如用户输入,数据库问题,网络异常,文件丢失等)除了Error和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之外,如:ClassNotFoundException, Naming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SQLException, IOException等。需要try catch处理或throws声明抛出异常。继承Thread类、实现Runnable接口、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实现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
一张图让你看懂JAVA线程间的状态转换
这个问题简单总结不一定说的清,看一篇网络文章: http://www.cnblogs.com/greta/p/5624839.html
线程安全就是多线程访问同一代码,不会产生不确定的结果。
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关键字,是一种同步锁。它修饰的对象有以下几种:
修饰一个代码块,被修饰的代码块称为同步语句块,其作用的范围是大括号{}括起来的代码,作用的对象是调用这个代码块的对象;修饰一个方法,被修饰的方法称为同步方法,其作用的范围是整个方法,作用的对象是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修改一个静态的方法,其作用的范围是整个静态方法,作用的对象是这个类的所有对象;修改一个类,其作用的范围是synchronized后面括号括起来的部分,作用主的对象是这个类的所有对象。主要相同点:Lock能完成synchronized所实现的所有功能 主要不同点:Lock有比synchronized更精确的线程语义和更好的性能。Lock的锁定是通过代码实现的,而synchronized是在JVM层面上实现的,synchronized会自动释放锁,而Lock一定要求程序员手工释放,并且必须在finally从句中释放。Lock还有更强大的功能,例如,它的tryLock方法可以非阻塞方式去拿锁。Lock锁的范围有局限性,块范围,而synchronized可以锁住块、对象、类。
sleep()方法是Thread类中方法,而wait()方法是Object类中的方法。 sleep()方法导致了程序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让出cpu该其他线程,但是他的监控状态依然保持者,当指定的时间到了又会自动恢复运行状态,在调用sleep()方法的过程中,线程不会释放对象锁。而当调用wait()方法的时候,线程会放弃对象锁,进入等待此对象的等待锁定池,只有针对此对象调用notify()方法后本线程才进入对象锁定池准备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 产生死锁的原因:
因为系统资源不足。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资源分配不当。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互斥条件:所谓互斥就是进程在某一时间内独占资源。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打破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保证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
打破互斥条件。即允许进程同时访问某些资源。但是,有的资源是不允许被同时访问的,像打印机等等,这是由资源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所以,这种办法并无实用价值。打破占有且申请条件。可以实行资源预先分配策略。即进程在运行前一次性地向系统申请它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如果某个进程所需的全部资源得不到满足,则不分配任何资源,此进程暂不运行。只有当系统能够满足当前进程的全部资源需求时,才一次性地将所申请的资源全部分配给该进程。由于运行的进程已占有了它所需的全部资源,所以不会发生占有资源又申请资源的现象,因此不会发生死锁。打破循环等待条件,实行资源有序分配策略。采用这种策略,即把资源事先分类编号,按号分配,使进程在申请,占用资源时不会形成环路。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资源序号递增的顺序提出。进程占用了小号资源,才能申请大号资源,就不会产生环路,从而预防了死锁。守护线程是为其他线程的运行提供服务的线程。 setDaemon(boolean on)方法可以方便的设置线程的Daemon模式,true为守护模式,false为用户模式。
这个有点长,还是看一篇文章吧: http://www.importnew.com/19011.html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32921.html
这个内容有点多,需要仔细看: 并发包诸类概览:http://www.raychase.net/1912 线程池: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32921.html 锁: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23167.html 集合:http://www.cnblogs.com/huangfox/archive/2012/08/16/2642666.html
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线程在每次使用变量的时候,都会读取变量修改后的最的值。volatile很容易被误用,用来进行原子性操作。 Java语言中的volatile变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程度较轻的 synchronized”;与 synchronized 块相比,volatile 变量所需的编码较少,并且运行时开销也较少,但是它所能实现的功能也仅是synchronized的一部分。锁提供了两种主要特性:互斥(mutual exclusion)和可见性(visibility)。互斥即一次只允许一个线程持有某个特定的锁,因此可使用该特性实现对共享数据的协调访问协议,这样,一次就只有一个线程能够使用该共享数据。可见性必须确保释放锁之前对共享数据做出的更改对于随后获得该锁的另一个线程是可见的,如果没有同步机制提供的这种可见性保证,线程看到的共享变量可能是修改前的值或不一致的值,这将引发许多严重问题。Volatile变量具有synchronized的可见性特性,但是不具备原子特性。这就是说线程能够自动发现 volatile 变量的最新值。
要使volatile变量提供理想的线程安全,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对变量的写操作不依赖于当前值;该变量没有包含在具有其他变量的不变式中。 第一个条件的限制使volatile变量不能用作线程安全计数器。虽然增量操作(x++)看上去类似一个单独操作,实际上它是一个由读取-修改-写入操作序列组成的组合操作,必须以原子方式执行,而volatile不能提供必须的原子特性。实现正确的操作需要使 x 的值在操作期间保持不变,而 volatile 变量无法实现这点。 每一个线程运行时都有一个线程栈,线程栈保存了线程运行时候变量值信息。当线程访问某一个对象时候值的时候,首先通过对象的引用找到对应在堆内存的变量的值,然后把堆内存变量的具体值load到线程本地内存中,建立一个变量副本,之后线程就不再和对象在堆内存变量值有任何关系,而是直接修改副本变量的值,在修改完之后的某一个时刻(线程退出之前),自动把线程变量副本的值回写到对象在堆中变量。这样在堆中的对象的值就产生变化了。 read and load 从主存复制变量到当前工作内存 use and assign 执行代码,改变共享变量值 store and write 用工作内存数据刷新主存相关内容 其中use and assign 可以多次出现,但是这一些操作并不是原子性,也就是 在read load之后,如果主内存count变量发生修改之后,线程工作内存中的值由于已经加载,不会产生对应的变化,所以计算出来的结果会和预期不一样。
把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序列化。 把字节序列恢复为对象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反序列化。
对象的序列化主要有两种用途:
把对象的字节序列永久地保存到硬盘上,通常存放在一个文件中;在网络上传送对象的字节序列。当两个进程在进行远程通信时,彼此可以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数据,都会以二进制序列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送。发送方需要把这个Java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才能在网络上传送;接收方则需要把字节序列再恢复为Java对象。Protobuf, Thrift, Hessian, Kryo
内存溢出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出现out of memory。 内存泄漏是指分配出去的内存不再使用,但是无法回收。
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详细阅读《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也可以详细阅读这篇网络文章http://hllvm.group.iteye.com/group/wiki/2857-JVM
阅读这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hnrainll/archive/2013/11/06/3410042.html
阅读文章: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classloader/(推荐) 或http://blog.csdn.net/zhoudaxia/article/details/35824249
区别:
DOM4J性能最好,连Sun的JAXM也在用DOM4J。目前许多开源项目中大量采用DOM4J,例如大名鼎鼎的hibernate也用DOM4J来读取XML配置文件。如果不考虑可移植性,那就采用DOM4J.JDOM和DOM在性能测试时表现不佳,在测试10M文档时内存溢出。在小文档情况下还值得考虑使用DOM和JDOM。虽然JDOM的开发者已经说明他们期望在正式发行版前专注性能问题,但是从性能观点来看,它确实没有值得推荐之处。另外,DOM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DOM实现广泛应用于多种编程语言。它还是许多其它与XML相关的标准的基础,因为它正式获得W3C推荐(与基于非标准的Java模型相对),所以在某些类型的项目中可能也需要它(如在JavaScript中使用DOM)。SAX表现较好,这要依赖于它特定的解析方式-事件驱动。一个SAX检测即将到来的XML流,但并没有载入到内存(当然当XML流被读入时,会有部分文档暂时隐藏在内存中)。片断2和片断1的区别在于,后者使用了PreparedStatement对象,而前者是普通的Statement对象。PreparedStatement对象不仅包含了SQL语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语句已经被预编译过,因而当其执行时,只需DBMS运行SQL语句,而不必先编译。当你需要执行Statement对象多次的时候,PreparedStatement对象将会大大降低运行时间,当然也加快了访问数据库的速度。 这种转换也给你带来很大的便利,不必重复SQL语句的句法,而只需更改其中变量的值,便可重新执行SQL语句。选择PreparedStatement对象与否,在于相同句法的SQL语句是否执行了多次,而且两次之间的差别仅仅是变量的不同。如果仅仅执行了一次的话,它应该和普通的对象毫无差异,体现不出它预编译的优越性。
执行许多SQL语句的JDBC程序产生大量的Statement和PreparedStatement对象。通常认为PreparedStatement对象比Statement对象更有效,特别是如果带有不同参数的同一SQL语句被多次执行的时候。PreparedStatement对象允许数据库预编译SQL语句,这样在随后的运行中可以节省时间并增加代码的可读性。 然而,在Oracle环境中,开发人员实际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当使用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对象时,Oracle数据库会缓存SQL语句以便以后使用。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驱动器自身需要额外的处理和在Java应用程序和Oracle服务器间增加的网络活动,执行PreparedStatement对象实际上会花更长的时间。 然而,除了缓冲的问题之外,至少还有一个更好的原因使我们在企业应用程序中更喜欢使用PreparedStatement对象,那就是安全性。传递给PreparedStatement对象的参数可以被强制进行类型转换,使开发人员可以确保在插入或查询数据时与底层的数据库格式匹配。 当处理公共Web站点上的用户传来的数据的时候,安全性的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传递给PreparedStatement的字符串参数会自动被驱动器忽略。最简单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当你的程序试着将字符串“D’Angelo”插入到VARCHAR2中时,该语句将不会识别第一个“,”,从而导致悲惨的失败。几乎很少有必要创建你自己的字符串忽略代码。在Web环境中,有恶意的用户会利用那些设计不完善的、不能正确处理字符串的应用程序。特别是在公共Web站点上,在没有首先通过PreparedStatement对象处理的情况下,所有的用户输入都不应该传递给SQL语句。此外,在用户有机会修改SQL语句的地方,如HTML的隐藏区域或一个查询字符串上,SQL语句都不应该被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