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基础配置
Spring 框架本身有四大原则:
1)使用POJO进行轻量级和最小侵入式开发。
2)通过依赖注入和基于接口编程实现松耦合。
3)通过AOP和默认习惯进行声明式编程。
4)使用AOP和模板(template)减少模式化代码。
Spring所有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都是基于此四大原则的。
1.说明
我们经常说的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IOC)和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DI)
在Spring环境下是等同的概念,控制反转是通过依赖注入实现。所谓依赖注入指的是容器
负责创建对象和维护对象间的依赖关系,而不是通过对象本身负责自己的创建和解决自己的依赖。
依赖注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耦,体现了一种“组合”的概念。如果你希望你的类具备某种功能的时候,
是继承子一个具有此功能的父类好呢?还是嘴和另外一个具有此功能的接口好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继承一个父类,自雷将于父类耦合,
组合另外一个接口则是耦合性降低。
Spring Ioc容器(ApplicationContext)负责创建Bean,并通过容器将功能类的Bean创建并注入到
你需要的Bean中。Spring停工使用xml、注解、java配置、proovy配置实现Bean的注入。
无论是xml配置、注解配置还是java配置,都被成为配置元数据,所谓元数据即描述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本身不具备任何可执行的能力,只能通过外界代码来对这些元数据进行解析后进行一些有意义
的操作。Spring容器解析这些配置元数据进行Bean初始化、配置和管理依赖。
首先想说说IoC(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这是spring的核心,贯穿始终。所谓IoC,对于spring框架来说,就是由spring来负责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对象间的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是如何找女朋友的?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到处去看哪里有长得漂亮身材又好的mm,然后打听她们的兴趣爱好、qq号、电话号、ip号、iq号………,想办法认识她们,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然后嘿嘿……这个过程是复杂深奥的,我们必须自己设计和面对每个环节。传统的程序开发也是如此,在一个对象中,如果要使用另外的对象,就必须得到它(自己new一个,或者从JNDI中查询一个),使用完之后还要将对象销毁(比如Connection等),对象始终会和其他的接口或类藕合起来。
那么IoC是如何做的呢?有点像通过婚介找女朋友,在我和女朋友之间引入了一个第三者:婚姻介绍所。婚介管理了很多男男女女的资料,我可以向婚介提出一个列表,告诉它我想找个什么样的女朋友,比如长得像李嘉欣,身材像林熙雷,唱歌像周杰伦,速度像卡洛斯,技术像齐达内之类的,然后婚介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一个mm,我们只需要去和她谈恋爱、结婚就行了。简单明了,如果婚介给我们的人选不符合要求,我们就会抛出异常。整个过程不再由我自己控制,而是有婚介这样一个类似容器的机构来控制。Spring所倡导的开发方式就是如此,所有的类都会在spring容器中登记,告诉spring你是个什么东西,你需要什么东西,然后spring会在系统运行到适当的时候,把你要的东西主动给你,同时也把你交给其他需要你的东西。所有的类的创建、销毁都由 spring来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对象生存周期的不再是引用它的对象,而是spring。对于某个具体的对象而言,以前是它控制其他对象,现在是所有对象都被spring控制,所以这叫控制反转。
IoC的一个重点是在系统运行中,动态的向某个对象提供它所需要的其他对象。这一点是通过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来实现的。比如对象A需要操作数据库,以前我们总是要在A中自己编写代码来获得一个Connection对象,有了 spring我们就只需要告诉spring,A中需要一个Connection,至于这个Connection怎么构造,何时构造,A不需要知道。在系统运行时,spring会在适当的时候制造一个Connection,然后像打针一样,注射到A当中,这样就完成了对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控制。A需要依赖 Connection才能正常运行,而这个Connection是由spring注入到A中的,依赖注入的名字就这么来的。那么DI是如何实现的呢? Java 1.3之后一个重要特征是反射(reflection),它允许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动态的生成对象、执行对象的方法、改变对象的属性,spring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注入的。
理解了IoC和DI的概念后,一切都将变得简单明了,剩下的工作只是在spring的框架中堆积木而已。
在平时的java应用开发中,我们要实现某一个功能或者说是完成某个业务逻辑时至少需要两个或以上的对象来协作完成,在没有使用Spring的时候,每个对象在需要使用他的合作对象时,自己均要使用像new object() 这样的语法来将合作对象创建出来,这个合作对象是由自己主动创建出来的,创建合作对象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自己需要哪个合作对象,就主动去创建,创建合作对象的主动权和创建时机是由自己把控的,而这样就会使得对象间的耦合度高了,A对象需要使用合作对象B来共同完成一件事,A要使用B,那么A就对B产生了依赖,也就是A和B之间存在一种耦合关系,并且是紧密耦合在一起,而使用了Spring之后就不一样了,创建合作对象B的工作是由Spring来做的,Spring创建好B对象,然后存储到一个容器里面,当A对象需要使用B对象时,Spring就从存放对象的那个容器里面取出A要使用的那个B对象,然后交给A对象使用,至于Spring是如何创建那个对象,以及什么时候创建好对象的,A对象不需要关心这些细节问题(你是什么时候生的,怎么生出来的我可不关心,能帮我干活就行),A得到Spring给我们的对象之后,两个人一起协作完成要完成的工作即可。
所以控制反转IoC(Inversion of Control)是说创建对象的控制权进行转移,以前创建对象的主动权和创建时机是由自己把控的,而现在这种权力转移到第三方,比如转移交给了IoC容器,它就是一个专门用来创建对象的工厂,你要什么对象,它就给你什么对象,有了 IoC容器,依赖关系就变了,原先的依赖关系就没了,它们都依赖IoC容器了,通过IoC容器来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声明Bean的注解:
1.@Component组件:在不知道类的明确定义时使用
2.@Service 在业务逻辑层(service层)使用
3.@Repository 在数据访问层(dao)使用(Spring Boot使用Mapper访问数据时不用)
4.@Controller 在展现层(MVC---Spring MVC)使用
注入Bean的注解,一般情况下使用。
@Autowired :自动解析装载注入Bean
@Inject:JSR-330提供的注解,依赖注入,它根据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setter方法注入、构造方法注入、字段注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Resource:JSR-250提供
三者相异之处:
@Autowired和@Inject基本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是使用Autowired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来处理依赖注入。但是@Resource是个例外,它使用的是Common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来处理依赖注入。当然,两者都是BeanPostProcessor。
示例一:
package highlight_spring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FunctionService { public String sayHello(String word){ return "Hello"+word+"!"; } } 代码解释:
(1)使用@Servce注解声明当前FunctionService类是Spring管理的一个Bean,其中使用
@Component、@Service、@Repository和@Controller是等效的,可根据需要选用。
示例二:使用功能类的Bean。
package highlight_spring4; import javax.annotation.Resour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Function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FunctionService functionService; public String sayHello(String word){ return functionService.sayHello(word); } } 代码解释
(1)使用@Service注解声明当前UseFunctionService类是Spring管理的一个Bean。
(2)使用@Autowired将FunctionService的实体Bean注入到UseFunctionService中,
,让UseFunctionService具备FunctionService的功能,此处使用JSR-330的@Inject注解或者JSR-250的
@Resource注解是等效的。
示例三:配置类
package highlight_spring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mponentSc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ComponentScan("highlight_spring4") public class Diconfig { } 代码解释
(1)@Configuration声明当前类是一个配置类;
(2)使用ComponnentScan,自动三秒包名下所有使用@Service、@Component、4
@Resource和@Controller的类,并注册为Bean。
示例四
package highlight_spring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Diconfig.class); UseFunctionService us = context.getBean(UseFunctionService.class); System.out.println(us.sayHello("di")); } } 代码解释
(1)使用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作为Spring容器,接受输入一个配置参数
其实就是创建Bean并管理Bean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八月 31, 2017 11:44:45 上午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prepareRefresh 信息: Refreshing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9f23b4: startup date [Thu Aug 31 11:44:45 CST 2017]; root of context hierarchy Hello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