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被复制的实例就是“原型”,这个原型是可定制的。
2、使用场景
(1)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数据、硬件资源等,通过原型拷贝避免这些消耗。 (2)通过new产生的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者权限,这时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3)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即保护性拷贝。
执行main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Book book1 = new Book(50,"书1","内容"); book1.addImage("图1"); book1.showBook(); Book book2 = (Book) book1.clone(); book2.showBook(); book2.setTitle("书2"); book2.addImage("图2"); book2.showBook(); book1.showBook();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结果:
这里我们发现通过修改book2后,只是影响了book1的image,而没有改变title。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我们暂时放下,先看看变化的image,很明显book1与book2是引用了同一地址,所以一方修改两边都改变。那么怎么解决?覆盖Object中的clone方法,实现深拷贝。同时我们称上面的原型模式为浅拷贝。
那么修改如下(其他不变):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Book book = (Book)super.clone(); book.image = (ArrayList<String>) this.image.clone(); return book; }执行结果:
可以看出现在互不影响,这个叫做深拷贝。
接着上面的疑问,其实String类型在浅拷贝时和引用类型一样,没有单独复制,而是引用同一地址,因为String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也就是说只能复制引用。(这里我们可以查看源码可以看到,而ArrayList实现了cloneable接口)但是当修改其中的一个值的时候,会新分配一块内存用来保存新的值,这个引用指向新的内存空间,原来的String因为还存在指向他的引用,所以不会被回收,这样,虽然是复制的引用,但是修改值的时候,并没有改变被复制对象的值。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把String在clone的时候和基本类型做相同的处理,只是在equals时注意一些就行了。
例如:
Uri uri = Uri.parse("smsto:110");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tent.ACTION_SEND,uri); intent.putExtra("sms_body", "The SMS text"); //克隆 Intent intent2 = (Intent)intent.clone(); startActivity(intent2);优点
(1)原型模式是在内存中二进制流的拷贝,要比直接new一个对象性能好很多,特别是要在一个循环体内产生大量对象时,原型模式可能更好的体现其优点。
(2)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保护性拷贝,也就是对某个对象对外可能是只读的,为了防止外部对这个只读对象的修改,通常可以通过返回一个对象拷贝的形式实现只读的限制。
缺点
(1)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直接在内存中拷贝,构造函数是不会执行的,在实际开发中应该注意这个潜在问题。优点是减少了约束,缺点也是减少了约束,需要大家在实际应用时考虑。
(2)通过实现Cloneable接口的原型模式在调用clone函数构造实例时并不一定比通过new操作速度快,只有当通过new构造对象较为耗时或者说成本较高时,通过clone方法才能够获得效率上的提升。
链接:Java克隆中String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