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HTTP & HTTP/2 client for Android and Java applications. 一个处理网络请求的开源项目,是安卓端最火热的轻量级框架,由移动支付Square公司贡献。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它是一种请求/响应式的协议,客户端在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后,即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这种请求被称为HTTP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后会做出响应,称为HTTP响应。
HTTP协议是一种基于TCP协议的通讯协议。由于TCP协议提供传输控制,按顺序组织数据和错误纠正,因此HTTP协议使用TCP协议而不是UDP协议。
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支持B/S及C/S模式。HTTP协议定义Web客户端如何从Web服务器请求Web页面,以及服务器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
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发送HTTP请求: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释放连接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HTTP请求包括:一个请求行,若干请求头,实体内容。
HTTP响应头:一个状态行、若干消息头、以及实体内容。
OkHttp不仅具有高效的请求效率, 并且提供了很多开箱即用的网络疑难杂症解决方案。
支持HTTP/2。HTTP/2通过使用多路复用技术在一个单独的TCP连接上支持并发, 通过在一个连接上一次性发送多个请求来发送或接收数据 ;如果HTTP/2不可用, 连接池复用技术也可以极大减少延时; 支持GZIP, 可以压缩下载体积 ;响应缓存可以直接避免重复请求 ;会从很多常用的连接问题中自动恢复;如果您的服务器配置了多个IP地址, 当第一个IP连接失败的时候, OkHttp会自动尝试下一个IP; OkHttp还处理了代理服务器问题和SSL握手失败问题。使用 OkHttp 无需重写您程序中的网络代码。OkHttp实现了几乎和java.net.HttpURLConnection一样的API。
在android程序里,我们一般用Gradle: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okhttp3:okhttp:3.9.1'
2.2.4 文件下载
OkHttpClient client = new OkHttpClient();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Builder() .url(url) .build(); client.newCall(request).enqueue(new 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Call call,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ponse(Call call, 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if (response.isSuccessful()){ downlodefile(response, 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AbsolutePath(),"text.txt"); } } });Interceptors是Okhttp中的拦截器,官方介绍拦截器是一个强大的监听器,可以重写。
橙色框内是okhttp自带的Interceptors的实现类,它们都是在call.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中被添加入 InterceptorChain中,实际上这几个Interceptor都是在okhttp3后才被引入,它们非常重要,负责了重连、组装请求头部、读/写缓存、建立socket连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接收响应的全部过程。在okhttp3之前,这些行为都封装在HttpEngine类中。okhttp3之后,HttpEngine已经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这5个Interceptor,可以说一次网络请求中的细节被解耦放在不同的Interceptor中,不同Interceptor只负责自己的那一环节工作(对Request或者Response进行获取/处理),使得拦截器模式完全贯穿整个网络请求。
用户可以添加自定义的Interceptor,okhttp把拦截器分为应用拦截器和网络拦截器
public class OkHttpClient implements Cloneable, Call.Factory { final List<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final List<Interceptor> networkInterceptors; ...... } 调用OkHttpClient.Builder的addInterceptor()可以添加应用拦截器,只会被调用一次,可以处理网络请求回来的最终Response调用addNetworkInterceptor()可以添加network拦截器,处理所有的网络响应(一次请求如果发生了redirect ,那么这个拦截器的逻辑可能会被调用两次)
Application interceptors与Network Intercep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