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举行了一个某数据创业公司合伙人来我司进行的一个报告,我因为工作也是和数据打交道,所以就慕名前去洗耳恭听。因为我目前的从业方向也是关于大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这块,所以,就对数据相关的报告比较感兴趣。
对报告中讲到的数据融合、智能推荐和用户画像特别感兴趣,由于本人平时也在学习推荐系统相关的这一块,所以就听得比较认真。报告中所讲的数据融合,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目前不同的产业公司,针对自己的注册用户所建立的一个用户数据库,比如阿里巴巴,对每一个用户,存储这个用户的基本信息,消费记录,快递信息,地址以及用户标签等。另一层意思是,将来,不同的产业公司,打通数据通道,进行数据融合,使用户KID信息得到完善,更好的进行用户画像的刻画,进行精准营销,将会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听到这的时候,我突然从精准营销的伟大创举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对,是恐惧,继而是愤怒。跳出作为一个开发者的角度,站在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的各种信息,包括手机号,身份证,我的购物记录,消费记录,网页访问记录,行程记录,家庭住址,爱好等所有的信息,都这样被商家用来分析,交易,赢取暴利,竟然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一旦我的信息被泄漏,对我本人造成危害,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谁又承担得了,而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受益的仅仅是商家营销定向推荐。
这就关系到数据所有权的问题,这些数据到底属于谁?谁才有权利决定数据的使用和交易?很明显,这些数据只是商家从自己的网站或者应用中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只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分析应用,也很合理。但如果用来交易,就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首先,这些数据的主人是每一个用户,不经用户的允许,利用用户的数据进行交易牟利,这本身就不道德,我为什么说不道德,而不说不合法,因为目前并没有法律保护用户数据。然后,一旦在交易或者使用的过程中,用户的信息遭到泄漏,被坏人利用,会对用户产生无法想象的伤害,商家并不会承担责任,因为商家本身就不认为这些数据属于用户,它认为这些数据属于自己的公司。就像最近的因某打车软件引发的一起空姐奸杀案一样,撇开每个人的人品参差不齐这件事先不谈,商家可以把乘车用户的个人标签暴露给车主,车主是个坏人,乘车的用户在花样年华遭到奸杀,令人痛惜。这不是数据泄漏,而只是产品设计思考不周的一个小小的用户数据的展示,就可以造成这样的后果,如果大量的用户信息泄漏,后果可想而知。
回到数据的所有权问题上,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商家都认为用户所留在自己的网站或者应用上的数据都是自己的,商家可以不经用户允许进行操作或者进行数据交易,问题是法律也没有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啊。但究竟是用户还是商家,是数据的主人,答案显而易见。这就好比,我去你家买东西,我买东西的时候用的是我的钱(我并不是没付钱),我逛啊逛,还和店员聊天了,我经常来,我每次来手边带的东西都会落在店里。现在问题来了,落在店里的这些东西的主人是谁?肯定是我这个顾客吧!店主能不能在不经我允许的情况下吧我落在店里的东西卖掉?不能吧!而只能替我保管,我要取回的时候随时就能取回。再往更不道德的层次说一下,就算店家在不经我允许的情况下,把我落在店里的东西卖掉了,是不是也应该把卖的钱给我,外加向我赔礼道歉。但回到商家进行用户数据的交易问题上来,商家在进行数据操作和交易的时候既没有经过用户的允许,也没有向用户付费,这就非常不合理。
写到这里,就突然在想,不是吐槽哈,很客观的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个世界逐渐从IT时代步入到DT时代,似乎人们可以从网上来完成一切,但越是这样,个人在网络上的画像数据就越来越完善,个人信息的保护就急需法律的保护,以便个人数据不被滥用,不被非法操作等,希望法律文件的与时俱进,让每个互联网用户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对自己的数据信息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