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路由交换笔记1-基础部分

xiaoxiao2021-02-28  32

华为路由交换笔记1-基础部分

一、企业网络基本架构

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接入层:直接控制到桌面的网络连接,多使用低端的交换机、路由器 汇聚层:完成接入层设备的连接,提供访问列表、数据包过滤及排序、安全和网络策略、路由等功能。多使用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核心层:作为主干的高带宽、高速度、高可用性、低延迟以及使用收敛时间较短的路由协议。多使用高端交换机。 小型企业网络部署成本低 、维护建议,缺少冗余机制,可靠性不高,稳定性低。大型企业网络对业务连续性要求很高,通常会通过网络冗余备份来保证网络的可用性和稳定性,采用多层网络架构优化流量分布,并应用各种策略进行流量管理和资源访问控制,网络易于扩展,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实现网络隔离并简化网络维护。

二、网络介质

1.同轴电缆 以太网标准 电缆类别 最长有效传输距离 10BASE5 粗同轴电缆 500米 10BASE2 细同轴电缆 185米 2.双绞线 以太网标准 线缆类别 最长有效传输距离 10BASE-T 两对3/4/5类双绞线 100米 100BASE-TX 两对5类双绞线 100米 1000BASE-T 四对5e类双绞线 100米 以太网线线序,一般默认568B,交叉线用于同类设备的互联,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必要,可以全部用直通线。,实际传输数据的是1、3和2、6线 3、光纤 其中,上图米黄色的为单模光纤,还有橙色的为多模光纤 以太网标准 线缆类别     最长有效传输距离 10BASE-F 单模/多模光纤 200米 100BASE-FX 单模/多模光纤 200米 1000BASE-LX 单模/多模光纤 316米 1000BASE-SX 多模光纤         316米 3.串口电缆 线缆类别 速率 V.24 1.2Kbit/s~64Kbit/s V.25 1.2Kbit/s~2.048Mbit/s

三、几个概念

1、冲突域: 共享式网路中可能出现的信号冲突现象。比如同轴电缆共享网络,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方发送数据。对应解决办法CSMA/CD 2、以太网的最大包长和最小包长: 最大包长1518byte,其中三层数据1500byte(称为MTU) 最小包长64byte 3、双工模式: 半双工:A与B通信时,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方进行传输数据,比如对讲机 全双工:A与B通信时,在同一时间,两方都能进行传输数据,比如手机。 四、网络通信协议 1.数据通信协议: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 2.OSI七层模型 (1)物理层: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 (2)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3)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IP地址),供路由器确定路径 (4)传输层:提供面向连接或非面向连接的数据传递以及进行重传前的差错检测。(TCP/UDP) (5)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相应组成。 (6)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数据表示 、加密;图片,文档,文字 )  (7)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如HTTP\FTP等 3.TCP/IP分成模型: 应用层:对应OSI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对应OSI传输层 互联网层:对应OSI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对应OSI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4.封装举例:  以发送hello为例: hello由应用层转化成数据,传输层加入TCP/UDP报头,网路层加入IP包头,数据链路层加入MAC子层,再由物理层转化成比特流。 5.帧格式 现在一般都是Ethernet_II格式。 6.以太网的MAC地址 数据链路层基于MAC地址进行帧的传输。以太网MAC地址48位,前24位代表供应商代码,有IEEE管理和分配。剩下的24位序列号由厂商自由分配。 7.三种传播模式 单播、广播、组播。广播时,目的MAC地址为全F。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26132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