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_WAIT状态的生成原因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Client程序处于CLOSE_WAIT状态的话,说明套接字是被动关闭的! 因为如果是Server端主动断掉当前连接的话,那么双方关闭这个TCP连接共需要四个packet: Server ---> FIN ---> Client Server <--- ACK <--- Client 这时候Server端处于FIN_WAIT_2状态;而我们的程序处于CLOSE_WAIT状态。 Server <--- FIN <--- Client 这时Client发送FIN给Server,Client就置为LAST_ACK状态。 Server ---> ACK ---> Client Server回应了ACK,那么Client的套接字才会真正置为CLOSED状态。
我们的程序处于CLOSE_WAIT状态,而不是LAST_ACK状态,说明还没有发FIN给Server,那么可能是在关闭连接之前还有许多数据要发送或者其他事要做,导致没有发这个FIN packet。 原因知道了,那么为什么不发FIN包呢,难道会在关闭己方连接前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吗?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数千个连接都处于这个状态呢?难道那段时间内,服务器端总是主动拆除我们的连接吗? 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首先,我们要防止不断开辟新的端口,这可以通过设置SO_REUSEADDR套接字选项做到: 重用本地地址和端口 以前我总是一个端口不行,就换一个新的使用,所以导致让数千个端口进入CLOSE_WAIT状态。如果下次还发生这种尴尬状况,我希望加一个限定,只是当前这个端口处于CLOSE_WAIT状态! 在调用 sockConnecte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之后,我们要设置该套接字的选项来重用: /// 允许重用本地地址和端口: /// 这样的好处是,即使socket断了,调用前面的socket函数也不会占用另一个,而是始终就是一个端口 /// 这样防止socket始终连接不上,那么按照原来的做法,会不断地换端口。 int nREUSEADDR = 1; setsockopt(sockConnecte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const char*)&nREUSEADDR, sizeof(int));
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这样,假如服务器关闭或者退出,造成本地地址和端口都处于TIME_WAIT状态,那么SO_REUSEADDR就显得非常有用。 也许我们无法避免被冻结在CLOSE_WAIT状态永远不出现,但起码可以保证不会占用新的端口。 其次,我们要设置SO_LINGER套接字选项: 从容关闭还是强行关闭? LINGER是“拖延”的意思。 默认情况下(Win2k),SO_DONTLINGER套接字选项的是1;SO_LINGER选项是,linger为{l_onoff:0,l_linger:0}。 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send()没有完成,还有数据没发送)而调用了closesocket(),以前我们一般采取的措施是“从容关闭”: 因为在退出服务或者每次重新建立socket之前,我都会先调用 /// 先将双向的通讯关闭 shutdown(sockConnected, SD_BOTH); /// 安全起见,每次建立Socket连接前,先把这个旧连接关闭 closesocket(sockConnected); 我们这次要这么做: 设置SO_LINGER为零(亦即linger结构中的l_onoff域设为非零,但l_linger为0),便不用担心closesocket调用进入“锁定”状态(等待完成),不论是否有排队数据未发送或未被确认。这种关闭方式称为“强行关闭”,因为套接字的虚电路立即被复位,尚未发出的所有数据都会丢失。在远端的recv()调用都会失败,并返回WSAECONNRESET错误。 在connect成功建立连接之后设置该选项: linger m_sLinger; m_sLinger.l_onoff = 1; // (在closesocket()调用,但是还有数据没发送完毕的时候容许逗留) m_sLinger.l_linger = 0; // (容许逗留的时间为0秒) setsockopt(sockConnected, SOL_SOCKET, SO_LINGER, (const char*)&m_sLinger, sizeof(linger));
总结 也许我们避免不了CLOSE_WAIT状态冻结的再次出现,但我们会使影响降到最小,希望那个重用套接字选项能够使得下一次重新建立连接时可以把CLOSE_WAIT状态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