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御心篇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乱也。
无生则乱,仁厚则安。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贪,示廉者智也。
众怨不积,惩恶勿纵。
不礼于士,国之害也,治国固厚士焉。
士子娇纵,非民之福,有国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在战乱年代,人民群众希望能平安的生存;在安定年代,人民群众期待的便是富裕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能满足。君王或者政党所畏惧的,便是社会或者人民的叛乱。大到社会,小到企业,这句话都普遍适用。在企业中,广大的员工最期盼的便是有丰厚的收入,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企业的领导很怕员工的动乱和不稳定。
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必然是因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需求。要想解决这个隐患,需要仁德优厚的对待他们,让他们能很好的生活下去。企业要想稳定的长久发展,也需要给广大员工优厚的待遇,以及良好的工作感觉。否则,容易出现人员的动荡。就像马云说的,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是两个:钱没给够,或者心里委屈了。
人民群众都对贪官污吏很厌恶,让人民满意的最好方法便是将自己的清正廉洁表现给他们。对于政府和国家来说,廉洁便不会失人心,英明的领导人必然会努力的做到这一点。联想到我国国情,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的党政国情,可以发现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廉政的重要性,重拳出击,打击腐败。不管将来起到什么效果,这都是非常明智的政治决策。
大家的怨愤要尽早的察觉到,不能让手下积累怨恨,一个人对于领导,企业或者国家的怨愤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轻则此人离职叛国,重则做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事情;如果大部分人对于上层建筑久积怨愤,那么必有骚乱。如果手下有人违法乱纪,一定要严惩不贷,赏罚分明,而且要做到相对公平,这样大家才不会因此产生怨愤。
士人具有超越普通人的见识,他们的能力和地位一般能影响很多人的舆论,所以如果不能对士人做到以礼相待,他们的怨愤会影响很多人,甚至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所以要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优待士人。
有句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如果士人自大而且过于放纵自己的言行,就可能会给人民带来危害。国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士人的言行。古代,国家尚且严格控制士人的言行,更何况是在社交如此流行的今天。不严格控制士人在网络上的言行,可能会造成谣言四起,严重的扰乱民心,影响社会稳定。士人的德行很难去确切的把控,过于的放纵无德士人,可能会留下严重隐患。
士人不抱怨国家,政党,那么民心就很稳定。如我们所见,对社会的不满,一定先从知识分子这里产生,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见识,更深入的思考,对国家也有更大的期望。
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约束人民,就会像秦朝一样很快迎来灭亡;要想国家长治久安,需要用仁德来感化人民。
如果自己的权势较大,那么千万不要依仗自己的权势来做事情;如果自己的名望很高,那么千万不要使用名望来达到目的。人有了威信,才会让别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