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代数学习笔记(3)映射

xiaoxiao2021-02-28  26

映射的概念高中数学中就已经引入了,最近我翻看了一下高中数学教材,书中对映射做了这样的定义:

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 f ,使得对A中的每个元素a,按法则f,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b与之对应,则称 f 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 其中,b称为元素a在映射f下的象,记作: b=f (a); a称为b关于映射f的原象。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象的集合称为映射 f 的值域,记作f(A)。

对比上一篇博文中介绍的关系,我猜,部分读者已经发现映射的这种定义与某些特殊“关系”的定义并不矛盾,事实也确实是如此,映射是可以从关系的角度定义的。

映射的定义’:集合A,B是非空集合,A × B有一类子集R,如果 aA ,有且只有一个 bB ,使得 (a,b)R ,称关系R为映射关系。

当然,将映射定义为一种对应规则的做法更加普遍。因此,以后我们把映射作为一种对应规则看待,并且直接称其为“映射”而非“映射关系”。 根据第一种定义方式,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象构成的集合称为值域,如果值域等于集合B,那么称映射 f 是满射;如果集合A中不同元素在B中的象也不同,那么称映射f是单射。如果映射f既是满射,又是单射,那么称 f 是双射。 映射可以进行复合,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存在gf不一定有 fg * 即使 gf fg 都存在,也不一定有 gf=fg

我们现在可以根据映射复合的概念定义可逆映射,但在此之前,需要引入恒等映射恒等映射。恒等映射的定义非常简单,也很容易理解:

f 是集合A到自己的映射,如果元素a的象就是它自己,那么称f是恒等映射。记作 iA

现在我们来介绍可逆映射:

fAB ,如果存在映射 gBA ,使得 gf=iA,fg=iB ,那么 f 是可逆映射。

判断f是否是一个可逆映射,只需要判断 f 是否为双射即可。 最后要说的概念很简单,但是相当重要,那就是我们从高中起经常接触的“定义域”和“值域”。“定义域”就是映射中的集合A,“值域”是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象的集合,回想一下满射的定义你会知道值域是B的一个子集(不一定是真子集)。需要指出的是,离开“定义域”“值域”谈映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一点,可能从映射的定义’ 的角度看更加直观。这里举一个例子: * 判断 R={(x,y)|x2 y2=1} 是不是一个映射关系。

这个例子的提法当然是有问题的,因为连 xy 的范围都没有给出。如果 x[1,1],y[1,1] ,那么R不是映射关系。如果如果 x[1,1],y[0,1] ,那么R是映射关系。因此切记要定义映射时要给出定义域以及值域。

小结

为了一般性,我们介绍映射时,通常把映射的定义域和值域设为两个不同的集合。不过我希望大家能考虑一下定义域和值域为同一个集合的映射,尤其是可逆映射,这是置换的基础,也是日后在研究群时,经常会遇到的映射。因为本人懒惰,很多概念就不在文章中介绍啦,大家可以去找别的资料作为参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6miu.com/read-1000353.html

最新回复(0)